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中华”的范围自蒙古时代以后大大地扩展了,从“小中国”走上了通往“多民族之巨大中国”的道路。 这是强调元代(     
A.版图空前辽阔B.地方上实行行省制
C.边疆管理有效D.民族文化认同加强
2024-02-0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蒙古国建立后,将所有的草原牧民都按千、百、十户编制起来。编组千户时,大部分是混合不同部落、氏族的成员重新组成的,尤其是成吉思汗征服的部族,基本都被拆散,分属于不同的千户,这一措施(       
A.巩固了贵族政治B.促进了政权稳定
C.体现了政权并立D.维护了小农经济
2024-01-01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护府是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重要机构,涉及北方边疆及岭南地区。都护府的职能是(一)负责维持本府辖区内的统治秩序,对内附民族进行安辑;(二)保卫本府所辖各府州的安全,防止他国侵犯;(三)考核本府下属各府州都督、刺史与中央合作的情况及其“治绩”,叙录功勋;(四)镇压人民的反抗,征讨民族上层的分裂叛乱。都护府的长官除汉族官员外,还有部分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都护府下辖的各羁縻州,长官由当地少数民族原有的酋领、君长担任。

——摘编自唐启淮《唐代都护府述略》

材料二   在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历史中,元朝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而且把大一统国家治理模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元朝基本上实现了对西藏、新疆、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策。这是以往中原王朝难以企及的政治成就,也是元朝历史不同于前代的特殊性。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置都护府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边疆治理上的成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记载元代历史的藏文史书《汉藏史集》中写道:“最初,在玛卡秀雅许的上部,有斯巴的王子名叫亭格,生有三子,即汉、藏、蒙古(霍尔)三者”。由此可知,当时(     
A.大一统思想得到发展B.文明起源多样性得到认同
C.华夏认同的观念形成D.中华同源共祖意识的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元两个王朝都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重要发展期。图1是唐代的多重型帝国构造模式示意图,图2是元代的多元型帝国构造模式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王柯《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比较图1和图2,概括指出唐帝国多重模式和元帝国多元模式的不同并分析说明导致其不同的原因。
6 . 元初,关于如何修撰辽、金、宋三史出现了两种主张:一种以宋为正统;另一种以北宋为宋史,南宋为南宋史,辽、金为北史。统治者最终确定了“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的修史方案。这一方案(     
A.摒弃了王朝正统观念B.利于中华民族整体意识发展
C.体现了因俗而治理念D.推动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材料二

文献材料文献出处
礼宾院,掌回鹘、吐蕃、党项、女真等国朝贡馆设,及互市译语之事。《宋史职官》
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奄山,徙潢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
朕(金世宗)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直(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金史世宗纪》
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元)许衡《许文正公遗书》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辽宋夏金元时期是由“小中国”向“大中国”转变的关键期。“小中国”指发源于中原农耕地带,以“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汉文化覆盖全部国家疆域作为理想目标,以“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作为统治模式的政权;“大中国”则指能对发源于汉地社会边缘的农耕——游牧交界地带的不同民族进行有效治理,并提供多样性发展空间的政权。

——摘编自日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8 . “蒙古、色目殴汉人、南人,不得回手。”“天下治平之时,台省要官皆北人为之,汉人、南人万中无一二。其得为者不过州县卑秩,盖亦仅有而绝无者也。”该材料旨在说明蒙古统治(     
A.实行边疆和内地一体化制度B.存在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
C.加强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D.依赖汉人制度进行国家治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余尝见枢密都承旨张诚一说,昔年(公元1075年)使北虏,因问耶律、萧姓所起,彼人云:“昔天皇王问大臣云:‘自古帝王英武为谁邪?’其大臣对曰:‘莫如汉高祖’。又问:‘将相勋德孰为优?’对以萧何。天皇王遂姓耶律氏,译云刘也。其后(皇后)亦锡(通“赐”)姓萧氏。”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

材料三   金太宗不但“令所在长吏,敦劝农功”,而且“分遣使者诸路劝农”。金熙宗诏“罢来流水、混同江护逻地与民耕牧”,还将皇帝狩猎的“禁苑隙地分给百姓”。明昌四年(1193年),尚书省报告说:上京路诸县“每岁收税粟二十万五千余石,所支者六万六千余石,总其见数二百四十七万六千余石。臣等以为此地收多支少,遇灾足以赈济”。

——据漆侠乔幼梅《中国经济通史·辽金经济卷》

材料四   元代蒙古语对汉语语法的影响举例

语法形式表现举例(《元典章·刑部》)
定中结构的复杂化“的”字结构的复杂化和定语的多层化蛮子田地里看守五河县的张千户小名的受宣的官人。(卷四,倚势抹杀县尹)
“着”的“方式化”用法用“着”表示动作的持续为那般,仿效着称冤的人多有。(卷一五,称冤赴台陈告)
介词带“着”“因”、“依”这两个介词后头可以加“着”因着胡家的气力里,做到参政的名分有。(卷三,胡参政杀弟)

——据李崇兴《论元代蒙古语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上述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所作的贡献,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2-06-07更新 | 702次组卷 | 1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元朝后期,燕山支脉居庸南口过街塔楼的壁面上镌刻了很多题记,包括用梵文、八思巴字蒙古文、回鹘文、藏文、西夏文和汉字书写的陀罗尼经经文,以及用后五种书面语记载的建塔功德记。这一现象可以用来佐证元朝
A.多种文字的创建与并存B.存在跨地域的文化交流
C.各民族间和谐共同发展D.大一统国家意识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