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国家形态,它以农耕经济为基础,以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为保障,逐步形成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了中华文明绵延发展。利用以下图文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以“元朝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有重要贡献”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全文分论题、论证、总结三部分。论证部分从政治、经济等至少三个不同角度展开,史实和论述相结合,勿照抄材料原文。全文逻辑清晰,表述规范成文。

【材料】元朝形势图


元朝先后在泉州、庆元(今浙江宁波)上海、渴州、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了七个市舶司。泉州港在元代最为繁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成为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摘编自廖婕《元代对外贸易研究》

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设劝农官。次年设劝农司,以姚枢为大司农,派劝农使到各地考察农业情况。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至(元)中叶以后,杂剧家悉为杭州人。……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王国雏《宋元戏曲考》

蒙古人受汉文化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取名的时候,采用汉人的字、号习惯,或者像汉人一样取俗名、小名。同时,汉人也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学习和掌握蒙古语言文字、使用蒙古名字、受蒙古婚姻、服饰等习俗的影响。

——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2022-11-2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石刻,它是佛教人士驱魔消灾的宗教崇拜行为的见证。图中刻有“六字真言”两行,每行一种文字,计有梵、藏、汉、西夏、八思巴蒙古、回鹘六种文字。该石刻可用于研究元代(     
A.民族交融的趋势B.对西域管辖因俗而治
C.严格的四等人制D.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培植葡萄、酿葡萄酒本来是畏兀儿等西北各族的长技……但由于(元朝)察合台系宗王兼有西北和太原两处分地,他们从西北往山西移植葡萄,传播酿酒技术……使太原、平阳成为葡萄干、葡萄酒和烧酒的著名产地……畏兀儿人以瓶取水,提水量有限。汉人传授中原汲器,提水灌溉方便得多。”这反映了
A.黄河流域产业结构的改变B.各族杂居消解民族矛盾
C.中原灌溉工具在西北普及D.民族交融促进社会进步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余尝见枢密都承旨张诚一说,昔年(公元1075年)使北虏,因问耶律、萧姓所起,彼人云:“昔天皇王问大臣云:‘自古帝王英武为谁邪?’其大臣对曰:‘莫如汉高祖’。又问:‘将相勋德孰为优?’对以萧何。天皇王遂姓耶律氏,译云刘也。其后(皇后)亦锡(通“赐”)姓萧氏。”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

材料三   金太宗不但“令所在长吏,敦劝农功”,而且“分遣使者诸路劝农”。金熙宗诏“罢来流水、混同江护逻地与民耕牧”,还将皇帝狩猎的“禁苑隙地分给百姓”。明昌四年(1193年),尚书省报告说:上京路诸县“每岁收税粟二十万五千余石,所支者六万六千余石,总其见数二百四十七万六千余石。臣等以为此地收多支少,遇灾足以赈济”。

——据漆侠乔幼梅《中国经济通史·辽金经济卷》

材料四   元代蒙古语对汉语语法的影响举例

语法形式表现举例(《元典章·刑部》)
定中结构的复杂化“的”字结构的复杂化和定语的多层化蛮子田地里看守五河县的张千户小名的受宣的官人。(卷四,倚势抹杀县尹)
“着”的“方式化”用法用“着”表示动作的持续为那般,仿效着称冤的人多有。(卷一五,称冤赴台陈告)
介词带“着”“因”、“依”这两个介词后头可以加“着”因着胡家的气力里,做到参政的名分有。(卷三,胡参政杀弟)

——据李崇兴《论元代蒙古语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上述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所作的贡献,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2-06-07更新 | 702次组卷 | 1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元朝后期,燕山支脉居庸南口过街塔楼的壁面上镌刻了很多题记,包括用梵文、八思巴字蒙古文、回鹘文、藏文、西夏文和汉字书写的陀罗尼经经文,以及用后五种书面语记载的建塔功德记。这一现象可以用来佐证元朝
A.多种文字的创建与并存B.存在跨地域的文化交流
C.各民族间和谐共同发展D.大一统国家意识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元朝历代皇帝均信奉吐蕃喇嘛教,尊喇嘛教萨斯加派僧侣为帝师,仁宗、英宗时还下令在地方广设帝师殿,祭祀第一任帝师八思巴,其规模制度超出孔庙。这一现象(     
A.改变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B.迟滞了元朝的汉化进程
C.保证了蒙古文化的纯洁性D.维护了元朝的长治久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元代在边疆地区,朝廷既因俗设“土官”。又通过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性括户,设立驿站。比较固定地征税,强制征调土官土兵等。这反映出元朝
A.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B.改革赋役制度以增加财政收入
C.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D.在边疆地区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8 . 据元朝《元统元年进士录》记载,当年成为进士的举子中,其母及妻为汉族的非汉族儒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研究的19位蒙古族进士中,母为汉人的占66.76%,妻为汉人的占72.73%。这说明元代科举
A.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融B.提高了汉族妇女的地位
C.营造了学习汉文化的高潮D.规模和影响力超越前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此举意在
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B.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
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2021-12-09更新 | 4634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