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如图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当时中国(     
A.敌后战场的艰难处境B.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
C.红军长征的重大意义D.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2023-11-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世纪30年代,东北地区建立了很多童子军组织,而童子军组织的学习在1933年有明显调整。下表为1933年前后童子军组织的学习概况调整情况。这一调整反映了(     
时间学习概况
1931—1933年训练:纪律、礼节、操法、结绳、旗语、侦察、救护。
文化:三民主义、国耻小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概况。
1933—1937年宗旨:日满国际亲善之源泉,为两国儿童之交欢;
锻炼诸青年之心身、涵养其良善之道德。
A.民族矛盾渐趋缓和的态势B.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
C.政府注重教育的经济功能D.侵略者对华文化渗透
2023-11-18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创新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时局,有学者评述说:“尽管局势发展中还有跌宕起伏,但国内政治问题中心的一环——停止内战——已经实现,国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历史的潮流已不可逆转地向着实行团结抗战的阶段过渡了。”该学者评述的是(     
A.国联的国际共管方案B.北平学生的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的发表
2023-11-13更新 | 29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4届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如图为英国漫画家大卫·罗于1935年夏创作的一幅作品,图中,身上标着“China”的人的一半身子已被一只身上标着“JapGrab”的老虎吞下,他拿手跟老虎比划着,标题为“好啦,我同意,不过只能吃到这里!”如果仔细看,图中右上角的树上还躲着一个人,身上写着“Foreign Interest”。对该漫画涵义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该作品创作的直接背景是“华北事变”
②作者讽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③该作品表明了作者对德日意结成轴心国的担忧
④作者通过该作品表达了对大国绥靖政策的不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10更新 | 25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救亡歌曲不是因学校音乐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但从当时情况来看,抗日救亡歌曲确实是在校园内广泛传唱的。1934年下半年,聂耳创作的《毕业歌》《前进歌》《自卫歌》《义勇军进行曲》等,通过电影和戏剧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摘编自梁爽《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材料二   “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这是毛主席亲口讲过的话!那八年里(19371945年),汉奸傀儡政府多次发出文件……把《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等三百多首抗日歌曲列为禁歌。……很多南京人拒绝唱汉奸歌曲,而在背后偷偷唱抗日歌曲。每当听到《松花江上》,沦陷区的人民就坚定了等到抗战胜利那一天的信心!

——摘编自经盛鸿《南京沦陷八年史》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具体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成为全国瞩目之地。知识分子和政界精英在以《松花江上》为代表的抗战歌曲中,借助“白山黑水”“大豆”“高粱”“森林”“煤矿”等符号,将其中景观的象征意义深入地传达给普通大众。这一构建(     
A.表明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B.意在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C.讽刺了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D.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为进步画家李可染在1938年创作的宣传画。与此画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纪念九一八 打回老家去!
A.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的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B.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在东北坚持抗战
C.该画作创作之时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D.中美苏签署《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的东北归还中华民国
2023-10-3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10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如图是温涛(1907—1950年)早期木刻连环画作品《她的觉醒》(部分)。“她”出身于贫困家庭,受尽摧残和凌辱。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上海人民奋起抗战,那少女由此觉醒,奔赴前线。该作品的宣传(     
      
                                               《她的觉醒》(部分)
A.推动了抗战艺术兴起B.反映了统一战线的形成
C.有助于塑造民族精神D.促使女性开始真正觉醒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

1930历史学家贾逸君编写了《中国国耻地理》一书,对日本在华租借地、割让地以及满洲问题大书特写,希望国人“共谋挽救之策”。
1931教育部通令各级学校每周“专讲”日本侵华历史数小时,重视“本国历史地理”,增强学生救国雪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1933中华书局出版的《小学地理课本教学法》要求儿童制作“割让地图”“租借地表”,鼓励学生拟定“收回割让租借地的计划书”。
1936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拍摄国难教育卡通片《五十六痛史》,片中通过地图对国土沦陷后的严峻形势进行了直观形象展示。
1937北平民众教育馆则在明耻楼展示中华国耻地图,同时对“国耻时间、起因及损失”加以略述,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摘编自熊斌《近代中国的国耻地理教育》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耻地理教育加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的历史意义。
2023-10-1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事变与应变

·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据《告全国国民书》(1931年9月23日)

·只有广大群众的革命铁拳,才能制止帝国主义的暴行,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1年9月20日)

·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

——据鲁迅《“友邦惊诧”论》(1931年12月25日)

·当一个国家受到外国侵略时,首要的是他自己起来抗战,然后才有希望得到他国的援助,如果自己不去抗战,像你们国家这样,而希望别人替你们火中取栗,这是史无前例的。

——据国联秘书长艾文诺对中国驻国联代表吴秀峰的谈话(1933年)


(1)作为历史的观察者,结合所学,对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各方的“应变”分别作出简要的历史阐释。
(2)你是否赞同艾文诺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2023-10-1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