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7 道试题
1 . 1961年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的宣言指出:“……当前世界的特征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是构成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只要排除掉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统治和对他们的内部发展进行干涉的尝试。……与会国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这次国际会议是(     
A.联合国成立大会B.日内瓦国际会议
C.万隆会议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2024-03-1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学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秦汉时期,皇帝的决策一般经过以下程序:皇帝将问题交给有关机构和臣下讨论,提出方案,经皇帝批准,交由御史府拟定诏、制、敕、令,再经丞相副署后传送有关部门执行。这(     
A.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B.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C.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3 . “宋儒的政治品格不再纠结于驯服君主,转而致力于涵养君子和治理家族,孔子的制法终于找到新方向:不是给帝王制造符命谶纬,而是给民间制定乡规民约、族谱家法。”下列项对此观点解读最准确是(     
A.君主是复兴儒学的主要动力B.乡约经政府推广与法律合流
C.宋代儒学士人注重基层教化D.乡约的约束对象不再是君主
4 . 西汉刘向所编《新序》记载,春秋时期楚国相孙叔敖对楚庄王说:“夏桀殷纣不定国是,而以合其取舍者为是,以不合其取舍者为非,故致亡而不知。”庄王曰:“善哉!愿相国(指孙叔敖)与诸侯士大夫共定国是。”刘向选用这则对话旨在(     
A.规劝君王善治B.提升行政效率C.宣扬君权至上D.抑制豪强兼并
5 . 1543年,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面世。随后,脱离了天主教会的西欧国家纷纷将本国的语言用作宗教布施和政治活动,本国语言也成为了诸如英法等“同质化”大国建立的纽带。本国语言的推广()
A.阻碍了国际文化交流B.强化了罗马教廷的统治
C.增强了民族认同观念D.削弱了王权提升的基础
6 . 隋唐时期,文才、辩才类的妇女事迹在正史中基本绝迹,而在“礼教”“贞节”“孝义”三大类中,妇女的人数、事迹相较于前代都有增加。这表明隋唐时期(     
A.史学评论具有多元性B.政府更加注重伦理教化
C.理学影响进一步扩大D.妇女阶层文化素质下降
7 . 秦时,赵佗为南海郡龙川令,秦亡后统一岭南三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初,刘邦遣使封其为南越王;至文帝时,赵佗表示“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景帝时仍“称王朝命如诸侯”。这反映出汉代(     
A.“大一统”国家凝聚力增强B.郡国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C.民族交融巩固了国家统一D.中原与边疆地区往来密切
8 . 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开馆招生。“旧国子学生,限以贵贱,帝欲招来后进,五馆生皆引寒门俊才,不限人数”。梁武帝意在(     
A.通过考试选拔官员B.培养庶族精英儒学素养
C.确立儒学正统地位D.维护传统九品中正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尚书》记载,夏朝每逢农历正月,道人(官职名)手持木舌铜铃往各地宣示政令,搜集民意:官师(官职名)如明知不正而不谏,就要追究责任,甚至受到刑法处罚。这表明当时(       

A.夏王对地方直接统治B.夏朝刑罚十分严苛
C.以民意作为施政基础D.早期国家特征初显
10 . 下表材料是有关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论述。这可以用来说明(     
文献记载出处
古之帝王未尝以天下自私也,故天子之地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而王畿之内复有公卿大夫采地禄邑,各私其土,子其人,而子孙世守之……三代而上,天下非天子所得私也马端临《文献通考》

郡县之天下,诸侯无土,大夫不世,天子与庶人密迩(意为“贴近”“靠近”)

王夫之《读通鉴论》
A.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B.贵族政治削弱了周天子集权统治
C.原始民主传统影响了先秦政治制度D.官僚政治根除了封建权贵的特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