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1 . 1870年6月4日,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被通常作为英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下图反映了枢密院令颁布后文官人数变化情况。图中的变化(     
A.根除了营私舞弊的政治乱象B.适应了政府职能扩展的需要
C.使政府行政不稳定因素增加D.说明政府行政效率日益低下
2 . 《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这些治理方式旨在(     
A.坚守儒家礼法B.辅助君主统治C.德治代替法制D.强化法治威严
3 . 元代实现了台谏的完全合一,御史既领纠劾,又兼言谏。为保证御史言路畅通直至于君主,元朝还实行“实封之制”,“台臣言事,各许实封,须至御前拆”,“以防壅蔽之患”。这表明元代(     
A.监察机构的地位明显提升B.君主专制有所加强
C.中枢制衡机制进一步完善D.御史台监察权扩大
4 . 《威斯特伐里亚条约》承认地区性的宗教宽容,一些诸侯国家与城市选择了一种宗教信仰,另外一些则选择了其他宗教信仰。同时,该条约还使信奉新教的尼德兰脱离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了完全的独立。由此可见,《威斯特伐里亚条约》(     
A.开创了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例子B.通过宗教政策协调国际关系
C.确立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的原则D.重在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治国有成,与其发展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选官制度关联匪浅,而察举制即为其大端,韵脉及于后世,至今犹有余音。与帝王公卿由上而下征辟士人不同,察举之途是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由人主择贤用能。此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施行。入汉之后,建制趋密,功效益彰,蔚为大观。察举制在汉代之流变,是一个渐趋繁密、日形完备、终成方轨、为一代所遵的制度化过程。作为较为完备的选官制度,察举并非孤立而行,而是多与考试相辅相用以求得人才的。无论是郡国岁举的孝廉,还是诏令特举的贤良、文学,到朝廷后,均须考试。考试的内容依《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即以经学、章奏为主。考试方式则有对策和射策,前者为命题作答,后者即抽签考试。考问主体上至皇帝亲策,下至公府甄核,几乎遍及察举的各个科目。

——摘编自张毅《汉代察举制的启示》

材料二: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材料三: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代察举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
2023-10-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临高县新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一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只追求与汉文化相吻合,而忘掉了自己国家政权存在的基础,它对于中国历史进程宏观而言,无论怎样肯定都不为过。但对于北魏王朝、拓跋鲜卑前途命运而言,则怎样贬斥之也合情合理。

——周建江《太和十五年: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

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从理论上看,包含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被视为无罪。

——摘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孝文帝为“追求与汉文化相吻合”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一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方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2023-10-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临高县新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西方文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进一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833年英国政府各部开始实行官职的考试补缺制度。1853年英国议会派遣麦克莱等3人组成委员令调查东印度公司的用人制度。该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弃用人制度上的“恩赐”主义,实行考试任用制度。1854年,英国对政部高级官员查里斯·屈威廉和斯坦福·洛斯克特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等等。1870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第2号枢密院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重要原则做了进一步的确定和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经历了和英国大体相同的情况。

——马桦《英国文官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的人”所称为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官制的特征,并分析文官制度的作用。
2023-10-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临高县新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西汉时,主父偃提出的“令请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的办法非常高明,被汉武帝立即采用。汉武帝此举意在(     
A.削弱诸侯实力B.加大反腐力度C.削弱宰相权力D.缓解皇族矛盾
2023-10-0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临高县新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某学者在论及商鞅变法时指出:“变法的意义不仅是单纯的改变法令规章,不仅是单纯的改变上层建筑,而是彻底的改革一军事改变、政治改变、政府组织和社会结构改变、风俗习惯改变。”下列文献史料,可以对其佐证的是(     
①“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②“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③“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1855年,英国政府表示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系统地提出了确立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建立了统一的文官制度。这些措施实施的主要背景是(     
A.国王任用亲信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B.政党分肥制造成卖官鬻爵政治乱象频发
C.生产力提高使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D.民众对政府不满与反抗与日俱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