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唯物史观

材料一   20世纪初期,中国出现了关于“社会改造问题”的争论。1919年7月,《每周评论》发表了胡适撰写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文章宣传实用主义哲学,否认真理的普遍性,认为唯物史观不适合中国国情;以阶级调和论,反对阶级斗争说,反对社会革命论,宣扬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主义。同年8月,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并不矛盾,提倡阶级竞争说。“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经济问题是所有问题的关键。解决了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等便迎刃而解。

材料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018年底,全国有近9亿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4500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关于“社会改造问题”争论的焦点。结合所学,概述这一争论出现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二,运用唯物史观,简要评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
2024-01-01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2 . 法律与教化

材料一   《孟子》中讲:“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一正君而国定矣。”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荀子》说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材料二     

《唐律疏议》规定“五刑”即笞、杖、徒、流、死。笞者,击也,又训为耻。徒者,奴也,盖奴辱之。规定的十大恶行,不孝为其中之一,责骂父母者以谋杀论处,父母身故密不举哀的判处流刑;唐太宗作《帝范》,可视为帝王之家的家训,唐朝有很多士人编撰家训,如王方庆作《王氏训诫》,柳玭作《戒子孙》等,家训重“忠孝”教育;《新唐书·柳公绰传》中说“家法备,然后可以言养人”;宰相崔祐甫曾云:“能君之德,靖人于教化,教化之兴,始于家庭,延于邦国,事之体大。”

宋朝编的《宋刑统》条目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天圣令》以唐令为蓝本。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

明朝制定《大明律》,以唐律为蓝本,司法重视“例”,修订《问刑条例》;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清朝沿袭明律,制定《大清律例》,乡约也延续明朝模式。

(1)分别概括材料一中孟子与荀子的政治主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唐朝至清朝前期法律与教化的演进,并谈谈你的看法。
2024-01-01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3 . 科举制

材料一   唐代科举考试原则上“取士不问家世”,允许自由报考,但对举人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例如德行、职业身份、身体状况等,都在审核的范围之内;宋代总的来看,限制并不苛刻,且呈逐渐放宽的趋势。

唐代科举考试之前,士子(考生)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行卷”,希望博得赞赏,以便先声夺人;日后如无动静,则再次去投送,即为“温卷”。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荐”。

宋代科举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会见亲友。这种做法,当时称之为“锁院”。宋代不仅禁止考前的“行卷”与“公荐”,而且自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弥封”、“誊录”(所有弥封试卷,一律由书吏照抄一遍,考官阅卷只能看抄本)。

——摘编自袁行霈等编著《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杨士奇曰:“科举当兼取南、北士。”仁宗曰:“北人学问远不逮(及)南人。”士奇曰:“长才大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仁宗曰:“然则将何如?”士奇曰:“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材,皆入彀(进牢笼)矣。”仁宗曰:“然。往年北士无入格者,故怠惰成风。今如是,则北方学者亦感奋兴起。”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1)阅读材料一,指出唐代到宋代科举考试的变化。结合宋朝社会状况,分析该变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南北卷的背景。
2023-01-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各民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材料一



(1)观察上图,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材料二



(2)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清朝是通过何种方式解决民族问题,并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三



(3)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5 . 食物与货币

材料一   19721974年在长沙马王堆发掘三座西汉初年的墓,墓主为第一代轪侯及其妻子、儿子。出土大量文物,其中与饮食有关的有:

辛追(轪侯妻子)墓出土物五谷及豆类11袋,有稻、小麦、赤豆等。出土野鸡、野鸭、鹤、等禽骨;兔、牛、绵羊、等兽骨;鲫鱼、鲤鱼、鳜鱼等鱼骨。出土杨梅、梨、枣、橘、等标本。出土藕片汤和白菜、葱、等多种菜籽。出土釜、甑、鼎等炊具,可煮、蒸、烤、炸等;调味品十余种,五味俱全。出土精美漆器的盘、鼎、盒等餐具和锺、钫、壶、勺、樽等酒具。

出土722支遣册(专门记录随葬品器物的简牍)中有350支关于食物、食具的记载,可与出土的食物、器物相印证,既有符合身份礼制的饮食器,又有各式方法烹饪的佳肴美味。出土的帛书《养生方》中强调饮食疗法,药酒酿坊等。


(1)上述材料出土文物中涉及了哪些类型的史料,举例说明。并依据材料概括西汉初年贵族的饮食特点。

材料二


从左到右:耸肩尖足空首布(春秋·晋)、梁充釿五十当锊(战国·魏)、(宋子)十二朱三孔布(战国·赵)、蚁鼻钱(战国·楚)、齐建邦囗缶化刀币(战国·齐)、秦半两(秦)、卢金(战国·楚)


(2)指出材料二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   “始,益州豪民十余户连作交子……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书填贯,不限多少。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街市交易,如将交子要取见钱,每贯割落三十文为利”。


(3)依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交子的特点。

材料四   20207月,在亚投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亚投行已经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来自六大洲的102个成员。亚投行从最初的倡议到最终的落实,历时27个月、800多天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6116日终于正式开张.作为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也将为亚洲和世界各地的国家或地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亚投行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


(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亚投行的成立背景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023-01-06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政治与法制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体。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唐世宰相,名尤不正”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之后而叔之,可谓有其实乎!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明朝内阁权力加以说明。

材料三   关于美国政治制度,完成表格内容。

历史史料

史料阐释

美国政治家麦迪逊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答案示例:形象描述了美国邦联制存在的弊端,国家建构松散,地方权力过大,邦联政府缺乏威信。(美国邦联制度的弊端)
提出了成为“伟大的妥协”的方法,全国立法机构由两院组成,众议院基于人口,参议院按照各州平等的原则。麦迪逊和富兰克林意识到,这是挽救邦联的唯一出路。许多小州代表也开始支持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制宪和批准宪法的过程是一个利益讨价还价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美利坚民族的政治原则和理念进行讨论和锤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平时抽象的概念包括共和政体、人民主权、有限的政府、公民权利、自由与平等,因与实际政治机制相联系而被普及化了、大众化了、日常生活化了。他们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抽象理论,而是日常的政治实践。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美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2023-01-0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外选官制度

材料一   唐自贞观讫开元,文章最盛,较艺者岁千余人,而所收无几。咸亨、上元增其数,亦不及百人。宋初承唐制,贡举虽广,定诗赋、经义取士,国初取士,大抵唐制。糊名制始于唐代,但并未普遍推行。到了宋代,成为定制,《宋史·选举志》说:“初,礼部贡举,设进士、明经、明法等科。”王安石谓:其明经、诸科欲行废罢,取明经人数增进士额。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科举与唐朝相比的变化,并对宋朝科举制度进行评述。

材料二   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初四日(190592日),清廷颁布上谕:“方今时局多艰,储才为急,朝廷以提倡科学为急务,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其以前之举、贡、生员分别量予出路,及其余各条,均著照所请办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科举制废除的背景及本质。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当政的帕累斯顿内阁被迫允诺改革。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StanffordNorthcote)和杜维廉(CharlesTrevelan)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其录用原则。
8 . 文官制度伴随英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而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

(2)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摘自《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54年)

材料二   西方文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833年英国政府各部开始实行官职的考试补缺制度。1853年英国议会组成委员会调查东印度公司的用人制度。该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摒弃用人制度上“恩赐”主义,实行考试任用制度。1854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等等。1870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第2号枢密院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重要原则做了进一步的确定和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经历了和英国大体相同的情况。

——摘自马桦《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


(1)简述以上两则史料的类型和价值,并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2-09-2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农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人才选拔和管理是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视灾以戒不治……举贤良方正(德才兼备)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汉书·文帝纪》

材料二   (曹魏)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鉴识人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选举》


(1)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对应的选官制度,简述选拔标准发生的变化及其共同点。

材料三   明代科举考试的题材与考生们在学堂上进行准备的题材相同——四书五经和中国历史,这些都是按照宋代新儒学大师朱熹解释的文本。在乡试和会试中,第一场全天的考试要求考生们四书中的三段文字和五经中的四段文字。第二场考试是按照规定的技术性格式起草七篇论述已定题目和问题的国事文献,最后一场考试要求考生至少撰写三篇(最好是五篇)论述时政和问题症结的文章,文章中还要适当的引经据典。殿试只要求撰写一篇当前政策问题的文章。……所有的应试者都被指望去写称之为“八股文”的讲究辞藻的文章。……由于文章形式总是比内容容易打分,考官们于是就过于着重对辞藻形式的考虑,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使考生们照此行事。

——摘自《剑桥中国明代史》(下卷)


(2)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朝科举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对明朝的科举制度作出评价。

材料四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备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摘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3)依据材料四,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特点。
2022-09-27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农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人身、居住等一系列自由,有选举、被选举权利,以及纳税和服兵役的义务。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有“统治全国”“统率海陆军”之权,经参议院同意“有宣战、媾和即缔结条约之权”。还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的命令必须由总理署名才能生效。

——摘自杨共乐主编《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政治体制的特点。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第1条重申了抗日民主政权的主要任务是: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施政纲领》的第5条即为“三三制”原则。“三三制”是建立在阶级分析的战略和策略基础之上的。



(2)概括图中所示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的变化,依据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探索作出的贡献。

材料三



(3)上图所示的中国国家机构组织系统(部分)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确立的?

材料四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要把“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作为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之一。……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四项重要制度之一,进一步提出要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摘自于建伟等编著《中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指出材料四所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四项重要制度”的名称,依据材料说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运行方式和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