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朝实现较高水平的全国统一,并确定了边疆地区与邻邦较清楚的界限,朝廷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度——行省代表中央政府分驭各地,权力大而不专,兼有蒙古法与汉地监察传统的因素。明初继承汉唐“守中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王大都位于北方边境。同时,为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同时修缮长城并驻守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在南方边疆地区,明朝以卫所驻守各地;在卫所以外的边远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官府对其“不过岁输贡赋,示以羁縻”。鸦片战争以前的历代清帝,接受“守中治边”“守在四夷”的传统思想。根据边疆民族的特点分别施治,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皇室与蒙古王公贵族长期联姻,既从蒙古王公家族中选择后妃,也把公主下嫁给蒙古王公.有效地增进了蒙古游牧势力的向心力;清朝通过改土归流,去除影响朝廷深入统治南部边疆的障碍,将土司纳入有效管理的范围;先后颁布《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西藏通制》《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理藩院则例》等,将边疆各民族的统治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根据材料,围绕边疆治理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说明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构各民族共通有力的认同,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性路径。认同是多层次或多要素的。从关联叠加视角而言,汲取政治认同要素、心理认同要素和文化认同要素等对于认同支撑至关重要。其中,基于政治认同要素建构的政治秩序和政治归属,能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团结统一的合法性支撑;基于心理认同要素建构的价值取向和情感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依存亲近的情感性支撑;基于文化认同要素建构的团结根魂和同脉印记,能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多元一体的共识性支撑。

——摘编自郝亚明杨文帅《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认同要素支抹》


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的整体或者任意一点拟定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 .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隋唐、元代、明清)的科举状元籍贯统计部分摘录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图3

——摘编自韩茂莉、胡兆量《中国古代状元分布的文化背景》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状元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3-12-13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左图和右图对应的朝代。比较左图和右图,提取一条关于边疆治理的信息,并加以说明。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制度的总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国际法公认的源头。从那时开始到现在,它已经形成了一个既庞大又具有多样性的法律体系。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但却不同于国内法,缺少国际立法机关、有强制管辖权的法院和集中组织起来的制裁等因素,故其有时能推进人类维护共同利益,有时受制于一些强大的国家而影响很小。

——摘编自刘丰任晓燕《刍议国际法之效力根据》


根据材料,以“国际法的效力”为主题,自拟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世界近现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徐国栋《世界民法典编纂研究》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民法典的发展演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200字左右。)
2023-11-2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兼听独断”是中国古代专制君主决策的基本形式。管子说: “明主者,兼听独断,多其门户。”刘向说: “众人之智,可以测天,兼听独断,惟在一人。”所谓“兼听”,就是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就是谋,可以扩大视听,防臣下之蒙蔽。所谓“独断”,就是在决策过程中由君主作出最后的决断,可以防止大臣专杈,维护君主专制。谋之在“兼听”,断之在“独断”,“兼听”是“独断”的基础,只有“独断”才能保障“兼听”,“独断”又是“兼听”的结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摘编自樊有平《论中国古代专制君主“兼听独断”决策机制》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具有许多跨越时空的文明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丰厚土壤,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借鉴。具体表现如下(部分)。


传统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内容

1

中央集权政治凝聚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2

德主刑辅的法治体系特点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

尚贤用能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4

民本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5

严格吏治

完善全面从严治党

——摘编自卜宪群《彝伦攸叙与守正创新: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基础》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就表中所列的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的相关内容中任选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宪政体制,即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与国家生活融为一体,支配着政治权力形成和行使的过程,规范社会各个领域全过程的政治体制。构成宪法的各个部分以其不同的形式规范社会共同体的价值、人权的基本要求、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权力机关构成方式及其运行机制。宪法在社会政治现实中配置政治权力,影响和决定着政党政治的运行方式和机制。在宪法规定的各项内容中,同样的国体,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不同,其政权组织方式不同,由政党组织政府、执掌政权的方式和途径也各不相同。

——摘编自周淑真《宪政体制与政党政治的关系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体系宗藩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时间古代近代
行为主体根据东方政治文化构建的宗主国(中国)和藩属国(周边国家)荷兰、西班牙、法国等欧洲主权国家
目标诉求维系宗藩之间的和平与稳定:排他性的利益,对原料、市场和投场所的争夺
权力结构中华帝国一统天下的垂直等级结构,其内部形态通常随着宗主国的盛褒而变化.水平型的均势权力结构,其内部形态随着体系内国家力量的消长而变化
组织原则依据宗主国和藩属国之间的不同地位而规定的不同权利和义务主要体现在大国协商和国际法的应用
互动方式宗主国和藩属国主要依靠朝贡体系维系彼此之间联系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动呈现出繁荣的状况,并不断向外扩张
发展趋势区域性,日益封闭,在西方国际体系的冲击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宗藩体系寿终正寝西方列强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基础,建立起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据胡忠礼、邢新宇《宗藩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两种经典国际体系的比较与启示》整理


围绕材料(整体或部分),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需包含对两种国际体系的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