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凤凰网一篇名为《牵制管理“进化论”》文章指出:“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严密的体系,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大大强化了皇权。”


(1)材料表明了唐代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2)联系所学知识,列举从秦、汉、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演变趋势变化。
2023-12-10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前测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B.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
C.北方气候条件的恶化D.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
3 .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明清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了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
C.台谏分置的弊端D.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
2023-08-18更新 | 289次组卷 | 3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B.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
C.北方气候条件的恶化D.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
2023-10-01更新 | 224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唐玄宗以后,诏令颁行程序发生了一些变化。属于重要中央决策的“内命”由皇帝指令翰林学士起草,由禁中直接发出;属于一般决策的“外命”,仍由中书舍人起草后交门下省审查颁发。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央决策系统内部多元化趋势B.中央政治的渐趋混乱
C.专制皇权受到宰相的严重制约D.中枢机构发生了转移
2023-08-15更新 | 82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前期由于皇帝都比较勤勉政事,内阁还只是作为一个“垂询”机构,同时为了避免内阁专权,成祖时期规定阁臣不得设立官署,不得专制诸司。阁臣的品位很低甚至不如个外省的知府。更不用说节制六部的尚书了。但是到了明仁宗朝的时候就发生了变化,内阁的职权和地位得到快速发展,其位高权重丝毫不亚于隋唐时期的宰相,《明史》载:“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太)保、(太)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摘编自徐德亮《浅析明朝的内阁制度及其作用》

材料二:尽管军机处在1732年正式成立,并且从未中断(除了乾隆元年〔1736年〕中断1年),但它自始至终都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这种“三无”临时机构便于最高领导人绕开固有的行政流程,实现其在人事组织上的各种意图。在需要的时候,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现有官僚体系的冲击,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施加对现有官僚体系的打击。

——摘编自雪珥《军机处:破解集权命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阁臣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军机处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清时期皇权的发展趋势。
7 . 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后来,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制约B.唐宋君主权力呈现弱化趋势
C.政治体制的变动具有随意性D.相权增强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均田制之下,有“人”即有“田”,到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后,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宋初,统治者因势利导采取“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政策,“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土地的流转空前加快。与此相适应,编户规则也发生了变化,宋政府根据常产的多少和是否直接承担国家赋税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客户与地主的契约关系,使其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之前代有所放松……这样,大量的佃农亦可涌入城市。

——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

材料二   清初沿用明“一条鞭法”,丁银与田赋独立存在。随着清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土地频繁更换主人,加之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一直非常尖锐,为增加人丁数量、稳定税收收入,康熙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至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彻底将田赋与丁银合二为一,进一步减轻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郝英∶《清初摊丁入亩赋税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后期到两宋时期赋役与户籍制度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进行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与过渡时期。北洋政府外交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来换得列强的承认,1915年,袁世凯为实现称帝的目的,与日本举行谈判签订《民四条约》,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力图抓住时机争取独立、自由和平等的国际地位,参会的代表在关乎主权的问题上据理力争为中国争取了权益、树立了中国人良好的形象。然而,巴黎和会的失败引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挫败感。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国民外交运动被推向高潮,此后北京政府也将解决不平等条约问题作为重要的外交方针。“修约外交”尽管没有获得完全成功,但争回了部分主权,证明了北洋政府外交目标的转变。北洋政府还坚决拒绝承认英藏间所谓“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使英国分割我国西藏的阴谋丧失了法律依据。“修约外交”表明中国人的外交思想及实践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路遥《简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   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洋政府外交观念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政府面对“巨大的压力”采取的外交对策并概括其积极作用。
2022-11-19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