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各随意征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民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摘自《资治通鉴》卷226

材料二   某一制度之创立,绝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的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绝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之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唐朝赋税制度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钱穆的观点。
2024-05-0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元世祖规定,北方地区“每户科丝二十二两四钱,二户计该丝二斤一十二两八钱,其二斤即系纳官正丝”。这项税收名目被称为(     
A.“算缗”B.“庸”C.“科差”D.“金花银”
2024-05-0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3 . 两税法推行后,有人批评说: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据此分析两税法存在问题是(     
①从立法之初就不够合理
②选取了大历年间税收最多的税额
③既减轻百姓负担,又有敛财的目的
④损害百姓利益,易激化矛盾,加速李唐王朝覆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4-05-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赋役制度

材料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部分内容

序号出处内容
《旧唐书·卷四十八》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
《旧唐书·卷四十八》(唐德宗)建中元年二月,遣黜陟使分行天下,其诏略曰:“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余征赋悉罢,而丁额不废。
《明史·卷七十八》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於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於官,故谓之一条鞭。
《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一》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徵解,统谓之“地丁”。

(1)从上表列出的史料中概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趋势。
(2)从以上发展趋势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史料加以说明。
2024-04-3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5 . 黄宗羲将历史上赋役制度存在的弊端概括为“三害”。其中一害是“所税非所出之害”,即赋税由征实物改为征银钱,而银钱又非农业之所出,在商人的中间盘剥之下,必然加重纳税者的负担。下列制度与此描述不相符的是(     
A.两税法B.租庸调制C.募役法D.一条鞭法
2024-04-3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如表为《通典·食货七》所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与唐肃宗乾元三年户口数的变化。它反映出当时(     
天宝十四年(755)乾元三年(760)
管户总数891417811933174
课户5349280758582
不课户35655011174592
管口总数5291930916990386
课口82083212370799
不课口4470098814619587
A.赋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B.政府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C.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D.地方藩镇摆脱中央控制
2024-04-2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载,建武六年(公元30年)十二月癸巳,诏曰:“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这表明该时期(     
A.文景之治推动了农业的发展B.农民口赋税率得到较大减轻
C.官府依据财政状况调整田赋D.均田制保障了国家税收稳定
2024-04-2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师联盟大联考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8 . 春秋晚期,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按亩征税,根据土地实际亩数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不同情况分等征收赋税。据此可推知,春秋晚期(     
A.人头税开始被废除B.井田制逐渐瓦解C.民众赋税负担较轻D.土地私有制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面为1851年至1873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趋势图。下列对该图解读合理的是(     

注:1853年厘金制度建立,由地方政府在水陆要道设关卡对来往货物征收一定的货物税
A.旨在增强地方政府的能动性B.折射出清王朝的统治存在隐患
C.促进了农民赋税负担的减轻D.瓦解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基础
10 . 如表为清代部分时期财政收入统计(单位:万两)。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田赋盐课关税杂税
岁入比例(%)岁入比例(%)岁入比例(%)岁入比例(%)
顺治九年212687212964.22.335.81.5
康熙二十四年27278527691203.78672.1
雍正三年300782443121353.7681.9
乾隆十八年2938707011743010.31052.5
乾隆三十一年2991715741454012.81202.8
嘉庆十七年2833715791448111.91203
道光二十一年2943697471843510.21202.8
A.关税逐渐成为清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
B.繁重的苛捐杂税造成社会矛盾的激化
C.田赋比重下降折射出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关税收入增加缘于被迫开放了通商口岸
2024-04-2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