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成宗即位后不久,即发出崇奉孔子的诏书,新建文宣王庙于大都,并徙国子学于其中,同时增加了国子学的学生。至元三十一年(1294),成宗下诏减免当年包银、俸钞,以及内郡地税和江淮以南州县一半夏税。后来又多次下诏减免赋税,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元贞元年(1295)七月,下诏告诫全体官吏,有再犯贪赃之罪者,罪加二等,从重处理。不久,又将对贪赃罪的处理改为罪加三等。成宗下诏罢征安南,释放了扣押的安南使节,着手缓和与周边各国的关系,放弃了忽必烈动辄征战、继续扩张的政策。对待贵族官僚则采取恩成并施的方针,下诏禁止诸王擅自干预地方政事。《元史》对元成宗的评价是:“世称元之治以至元、大德为首。……故终世祖之世,家给人足。……大德之治,几于至元。”

——摘编自邵远平《元史类编》等


(1)根据材料,概括元成宗的为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元成宗的为政措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道光、咸丰以来,四川吏治腐败,盐政废坏。1876年,丁宝桢任四川总督,经全面调查了解,缜密谋划,奏疏朝廷,改革川省盐政。1877年起,他在泸州建立滇黔边官运盐务总局,总理川盐的采购、运输、批发、征税等事务;批准由商民自愿捐资筹款,采取以工代赈的形式,对川江险滩进行了疏凿修淘,重点整治了河道共2000余里线路,50余处险滩;融通畅滞,清理积引,调剂盐场与销岸的供求平衡;为确保运道畅通,组建安定营五营,专司黔滇边岸缉私和巡护,派巡防营在水路要隘驻扎,“穷民称便,枭匪势散”。丁宝桢督川十年,共上奏有关盐政的奏疏60余折片,虽谤声四起,备受攻击,仍大义凛然,独持正义,辟众谤而谋全局。但对以官运商销为核心的盐政改革,时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改行官运,办运者则扣费以入私囊,批销者则卖私以取盈余,上下分肥”。1901年清朝在电旨中指出“从前四川盐务,经丁宝桢破除情面,切实整顿,至今增款甚钜”,并要求各省督抚“仿照妥办”。

——摘编自王红《清末丁宝桢四川盐政改革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丁宝桢四川盐政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丁宝桢在四川的盐政改革。
2022-03-16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美国妇女的处境已经发生了些许变化。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一战对征兵的需求导致美国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同时,这一时期美国的妇女运动与妇女职能的转变是近乎同步发展的,一战期间美国妇女地位的提高也是国内稳定政局的需要。同时,总统竞选人为提高自己投票率也向妇女抛出橄榄枝,给予各种承诺。战争年代是新兴的“新女性”群体自由和机会不断扩大的年代,也是大变革的年代。

——摘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妇女地位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美国妇女地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美国妇女地位变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的改革变法从浅层次到深层次、低层次到高层次,再到全面系统的展开,沿着“更法”(整顿旧法,革除弊政)到“借法”(效法西方,变计),再到“变成法”(变革陈旧的法令制度),直到“改中法为西法”(改弦更张,建立新制度、新国家)的轨迹向前推进。封建专制制度的堤坝一旦动摇溃决,洪流就一泻千里,不可阻挡。洋务新政动摇了根基,戊戌维新变法打开了缺口,清末变法新政(推行新政)和立宪运动(政体改革)与民主革命潮流汇合,这个堤坝也就彻底崩溃。

——摘编自徐松荣《晚清改革:从“借法”到“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历次改革变法的总体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不能拯救晚清政府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周时期,我国便有了一套户口管理与户口统计制度,但户籍制度原始而简陋。春秋战国时期,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基础的新的社会格局形成,“以户定籍”的户籍逐步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在其统治区域内,开始全面整顿户籍制度,使其初步制度化,尤其是对成年男子登记十分严格,这与秦王朝大兴徭役有密切关系。秦代的户籍除一般人民的编户籍之外,由于各色人等的社会地位不同,还有一些特殊的户籍。秦代户籍等级的明显区别,还具体表现在“闾左”制度中。贫富阶层分居闾里左右,在户籍中也是有所反映的。

汉承秦制而有所变革,户籍制度更为完善、更为严格。当时的户口登记,县、里、爵、名、年庚,依次登录,前面还缀有现任身份。不过,在西汉初,除男子要登录年龄外,其他人恐怕是只书县名数即可。随着口赋、算赋的征收,所有成员均需登录年庚。后来,由于赀算的征收,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至武帝时代,汉代户籍制度臻于成熟。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户籍制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鸦片战争后,外国公司陆续在中国经营业务。洋务运动后,由中国人出资开办的公司也先后出现。当时中国并没有近代意义上专门的公司法律来规范生产运营,造成了市场的混乱。190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尽快制定商律。1904年初,清政府批准颁行《钦定大清商律》,由《商人通例》和《公司律》构成《公司律》的颁行标志着近代中国第一部公司法产生。《公司律》分11节,共131条,包含公司分类及创办呈报法、股东权利、更改公司章程等内容,借鉴并运用了以有限责任、分权治理结构为代表的世界通行法律规则。它倡导保护私权的近代法精神,奠定了我国近代公司制度的基础。然而,《公司律》的制订、颁布比较仓促,其内容和实施都存在很多缺陷,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摘编自王先明《中国近代史(1840—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颁布《公司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颁布《公司律》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村落是乡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主要空间。……无论是革命者还是改良者,都将村落的改造与重建看成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依照在根据地时期的经验,在村落社会中首先推行互助组。经过中央的大力推动,村落社会中的互助合作模式开始替代家庭单干模式。……为实现国家权力进入村落,取代封建宗法权力的自治,中央政府宣布废除一切旧有的村落空间权力体系,对宗姓权力和保甲权力的掌握者采取强制措施。儒教意识形态是村落空间的精神支柱,对乡村传统儒教文化的改造是必然内容。中共进入村落空间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在对宿命论批判的基础上,大力宣传自主意识、无神论和斗争意识。新中国初期中共对村落空间的改造总体上来说是成功的,基本达到了瓦解村落宗法空间的目的,将其纳入到国家现代社会建设的总体进程中来,为即将开始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谢迪斌《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乡村村落的改造与重建》


(1)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乡村进行改造与重建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改造与重建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 西汉中期以来,奴婢问题一直是很严重的,刘秀称帝后颁布诏书:杀奴婢与杀普通人一样不得减罪,这一规定就使奴婢的身份地位大大提高。为了解决流民问题,政府授给他们耕地,为稳定自耕农,刘秀采取了赐爵的办法。除了授田赐爵外,东汉还把一些国有的荒地苑囿及山林川泽租给流民,假租公田的农民前几年享受免租税,免租期过后,农民要向国家缴纳四成以上的田租。建武六年,刘秀下诏:“顷者师旅未结,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令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建武十五年,刘秀下诏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和户口年纪,开始度田,它是国家对土地占有情况的的高度重视。


(1)据材料概括光武帝刘秀经济改革的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光武帝刘秀经济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朝社会保障机构有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与漏泽园等。福田又称作佛教徒的功德田。北宋福田院设在东京(今河南开封),由开封府直接派人管理,收养对象为首都一地的老幼残疾且无依无靠的贫困人口。宋徽宗多次下诏敦促各州府建立养老济贫机构,居养院、安济坊到宋徽宗时最为普及完善,遍及全国各州郡。到南宋时,发展出专业性的收养机构,如安老坊、婴儿局等。大宋律法《宋刑统》对社会保障救济作出规范,政府对执行不力的官员给予严厉惩办,并定期派“监司巡历检察”。宋朝的医疗济贫机构叫医药惠民局,北宋时创立,其中的安济坊作为专门性的扶贫机构,其职能是负责收治家庭贫困的病患者。漏泽园乃国家免费公墓,既安葬无名尸体,也允许无地无钱的贫民安葬自己的亲属于此。

——摘编自赵映椿《宋代社会保障救济制度述略》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实施社会保障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材料: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有政府体制中出现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开始阻碍日本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日本国会于1961年批准成立“第一次临时行政调查会”(简称“临调会”),作为行政改革的独立咨询机构,为政府行政改革提供方案。“临调会”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于1964年向政府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行政改革的意见”的报告。该报告的内容充分反映了改革的效率取向,其中对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为保证行政效率指明路径;分权思想在控制中央行政机构规模的同时又发挥了地方的高度积极性和主动性;行政民主化的理念提出为日本民众参与并监督行政事务提供了可能;在制度上通过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化,在人员机制上通过充分发挥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来达到高效。事实证明,这次围绕效率而展开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地继续高速增长,并于1968年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创造了“日本奇迹”。

——摘编自黄晓蓓《二战后日本行政改革的文化视角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60年代行政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60年代行政改革的影响。
2019-04-03更新 | 122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