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1年改革后,农村公社最大的问题是份地不足,但仍然保留着重分土地来承担国家赋税的习惯。改革后土地重分的周期有所变化,有些公社改革后就没有重分过土地,有些村社的土地重分的周期也变为24年之久。改革后,农民虽然获得了“自由”,分家的农户也越来越多。但为了耕种需要赎买土地,这样本来就很贫困的农民反而失去了本来就不充足的土地,公共资源也不断减少。一些村民为了生存,只好把自己家仅有的土地出租,外出打工。农奴制改革后农民通过赎买土地的方式得到了解放,可以说改革后村社是国家管理地方基层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陈丽娟、程广通《浅议1861年俄国村社职能的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村公社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村公社发生变化的作用及局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礼宾工作上呈现出大规模、高规格、超隆重的特点。以迎送仪式为例,19541019,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周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沿途20万民众夹道欢迎。1978年以来,中国外交礼宾礼仪进行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有:简化仪式,除特殊情况外,不再组织群众夹道欢迎。国家领导人出访、离京不再举行迎送仪式;国宴开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分餐制,同时创制中西合璧的菜品,更好地照顾外宾的就餐需求;外事活动的着装上,从以前清一色的中山装向西服转变,并逐渐形成按场合着装的意识,在遵循国际着装规范的前提下,穿着包含中国传统民族元素的礼服,既弘扬了中华文化,也通过服饰构建了大国身份。

——摘编自周加李《中国外交礼宾的发展变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外交礼宾礼仪改革的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78年以来中国外交礼宾礼仪改革的特点,简析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玄宗以前,政府对盐业产销并未实行龚断性的禁榷制度,安史之乱爆发后,平原太守颜真卿为筹措军费对抗叛军,“以钱收景城郡盐,沿河置场,令诸郡略定一价,节级相输,军用遂赡”,实施榷盐制度。唐肃宗时,第五琦出任盐铁转运使,沿用汉代的盐业专卖法,在生产、统购、销售等方面设置监、院等政府机构,运用国家政权统购亭户折纳租庸之外的全部产盐,加以榷价后再由政府有关部门运输销售,不许盐业私营。此后,禁榷范围扩大到茶、酒、铁、锡、铜等重要领域。唐武宗时期,在《禁园户盗卖私茶奏》《禁商人盗贩私茶奏》等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榷茶法,对茶叶实行周密的管理制度,垄断经营,以解决财政危机。

——摘编自刘玉峰《唐代禁榷制度的发展变化》


(1)指出唐代禁榷制度发展的特征。
(2)简析唐代禁榷制度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册礼是最隆重的官员任命方式,册封朝臣分“临轩册授、朝堂册授”,册封外臣有“持节册命”。唐初“立后建嫡,封树屏藩,宠命尊贤,临轩备礼用之。”皇后、太子、亲王与臣下便用相同的临轩册授礼仪,尊卑无隔。册礼使也大多是临时的差使。从唐高宗时,唐朝对册礼进行多次改革。“凡册皇后、太子、太子妃、诸王、公主,并临轩册命,陈设如冬、正之仪。”“拜三师、三公、尚书令、雍州牧、骠骑大将军、都督,在京者诣朝堂受册。”册礼使逐渐成为国家宣册命、行册礼的专项使职。册礼使的尊卑、选派均设有严格的礼制规范。册命对象地位越高,充任册使的官员级别也就越高。与此同时,对边疆民族首领或各部首领的册封,则变化不大。

——摘编自孟宪实《唐代册礼及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册礼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册礼改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科学院,是依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而建立的新中国科技事业的领导机构兼科研中心。这是新中国宏观科技管理体制的最初模式,但也为后来行政管理与科研创新不能兼顾的窘境埋下了伏笔。1953年,新中国掀起了全面学习苏联的浪潮,中国科学院强烈呼吁设立专职机构管理全国的科学研究工作。1954年,国家机构调整后,中国科学院不再承担科技管理的职能。19565月,国家增设国家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国家的技术管理工作。19575月,设立科学规划委员会,负责国家科学研究管理工作。195810月,国家将科学规划委员会与国家技术委员会合并,组建了科学技术委员会,此机构囊括了科学研究与技术管理的方方面面,促进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钱斌《新中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50年代新中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50年代新中国科技管理体制变化的原因。
2022-03-30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二轮拔高卷5-【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初,历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兵制逐步完备并定型。宋设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此后直至南宋灭亡,这一制度再无大的变化。宋代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军与厢军,全部由职业军人组成。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为防止三衙将帅重演“陈桥兵变”的政变闹剧,宋代把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开,从而实现了领导机构的多元化。为了加强禁军,宋太祖不仅继续采用淘汰老弱兵员、令其归农的办法,而且还经常派遣使臣到各地去选精兵,并以才力技艺为参考标准。在兵力配置上,禁军约二十万人,其中十万驻守京城,十万分驻各地。驻守京城的是禁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战斗力最强。宋代兵制改革为赵宋皇室消除了腹心之患,有利于其统治长治久安。更重要的是,兵制改革结束了晚唐以来长达二百多年的藩镇并立、割据风行、 武夫作乱、兵燹连年的混乱局面。

——摘编自张其凡《宋代兵制改革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概述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兵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战国时期登记户口的木牍户版仅放在乡一级。秦时期,材质较为轻便的简册户籍取代了户版,乡制作的户籍副本呈报至县,以适应国家强化统治的需要。魏晋之际,户籍开始以纸质代替简册,户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户部,户部进行查勘核实。这一系列户籍制度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统治集团因应技术进步,强化中央集权所做的不懈努力。秦汉时期,乡级机构编造并掌握了包括户籍在内的一系列基础帐薄,因此就具有了征发赋役、管控民众的基本行政职能。魏晋之际纸筒更替后,这些基础帐簿的编造权逐渐收归到县,帝国的基层统治重心亦随之由乡司上移县廷,中国古代基层统治方式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由此架构了此后1500多年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张荣强《中国古代书写载体与户籍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魏晋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魏晋时期户籍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度量衡制度萌芽于原始社会。夏商周时期,度量衡制度逐渐形成,其标准单位与人体、自然物或人工制造物联系紧密。如以某一位贵族的跨步、手掌等作为长度标准,以生产工具斧在冶炼过程中青铜块的质量为“斤”的计量单位。这其中蕴含了“天人合一”的观念。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铸造标准器并建立度量衡检校制度。秦统一后,制定了全国统一性的度量衡标准,并以严苛的律法保障了统一度量衡的实施。此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尽管由于历史条件不同而使度量衡标准不断变化,但秦的度量衡检校制度、基本单位和相互比值的制度长期保存下来,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赵晓军《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研究》

材料二   统一度量衡标准的最早三次努力是希腊人、罗马人和查理曼大帝快速扩展并巩固其帝国和扩大其税收的副产品,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古代社会多数标准都是拟人化的,如臂(一寻)足(一尺)以及肘(一大匙)。不仅如此,商人们常为了价格差异让度量标准不同。至18世纪末期,法国大革命创造出米制系统并加以传播。该系统建基于非人格化且恒久的天文计算法,一米是赤道到北极的子午线长度的千万分之一。因此,“米”需要一场思想革命:商品化进程的发展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随着工业化和商品为远方市场而生产,工业标准化的度量衡方式逐渐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摘编自【美】彭慕兰、S·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西方度量衡标准的共同点及各自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西方度量衡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0-08-0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起初英国的税收是由包税人收取的。1683年,包税制被取消。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允许,借口国王特权,或供国王使用而任意征税,超出议会准许的时间或方式皆为非法”。1713年后大多数税都是通过政府雇员征收的。1714年,财政部又发展为财政委员会,负责监督向国库输送收入,从而实现了财政的国有化,建立起了真正的公共财政体系的雏形。

1782年形成了经济改革法案,把原先属于国王私人的财产重新界定为公共财产。1785年,税收管理重组为两个办公室,海关和税收事务委员,前者负责关税,后者管理土地税、财产税和1799年后的所得税。

——摘编自毕竟悦《政制转型与国家税收》

材料二   随着新中国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确立,国家逐步展开了税收制度的修正与完善工作。

在1952年讨论了中国当时的税制改革问题。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合理调整,简化合并,开辟新税,试办商品流通税在1958年之后,为了适应农村人民公社的发展和农村财贸管理体制的变化,中国在农村试行了人民公社财政包干办法,进而在部分城市试行了国营企业“税利合一”上缴办法。由于违背了经济规律,这些做法很快以失败告终。在整个税制改革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了中国自身的社会主义性质。一方面改造了农业税,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状况,促进农业的发展。

——摘编自李顺求《中同税制改革的伦理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税收的变化并概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税制改革的异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材料   西汉初年实行约法省刑政策,汉武帝时期,随着统治阶级由“无为’,向“有为”的转化,法网渐趋繁密。汉武帝时期法律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以《春秋》决狱。所谓《春秋》决狱,就是将《春秋》经义所体现出的封建伦理道德运用于司法审判中……将其作为判决案件的根据,如提倡父子相隐。判决案件要讲究犯罪者的主观动机,论心定罪,如犯罪者不是出于主观目的,就可以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的原则不予追究。善恶的标准完全掌握在断狱官的手中,这样断狱有了很大的灵活性。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法律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法律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