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05年,袁世凯等六疆臣在要求立停科举的奏折中明确指出,希望借此取信于外人,以换得其“推诚相与”;1906年,四川一份办学纲要指出,中外“交通既久,几于无事不与外人为缘”。这从本质上体现了此时中国(     
A.半殖民地的社会属性B.文化教育的近代转型
C.中体西用的价值追求D.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21-22高二下·湖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近代警察制度初建,有文章说:“循整齐画一之政治,规模秩然,有道不拾遗之风。”但是,文章举例说,“今春间有荣禄之侄为直隶候补道者,其仆某与人斗于道,警察弹压之。仆不服,与警察兵斗,为所捕。……诣督署力责直督严办该兵。直督皇恐谢罪,卒命将警察兵数名枷号,以儆其余,置该仆不问”。材料说明(     
A.警察制度确保了治安状况B.警察制度滋生腐败黑暗
C.近代警察初设制度不完善D.新政为贵族权势所把握
2022-08-10更新 | 1004次组卷 | 13卷引用:热点10 “唐山打人事件”全网关注——基层治安-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3 . “留学生”一词起源于中国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意为当遣唐使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日本学生,现在泛指留居外国学习或者研究的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文化之东渡,以唐代为最盛。除派遣使臣外,更益以留学生与学问僧,以为文化上之直接移植者。……留学生在唐既久,因受唐人同化,其衣食住等皆与唐人相同,并信仰其宗教,学习其文化制度,一旦离唐归国,遂于不知不觉之间,将唐之文物制度传日本矣。”

——郭丽《唐代教育与文学》

材料二   留学生是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逐步深化而迅速发展并走向高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留学生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反过来讲,留学生又是推进中国革命和改良的一支重要力量,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革,留学生都是“弄潮儿”。

——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   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而兴起的。洋务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懂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洋务事业的人才,中国近代教育随之产生。当时的新式教育事业主要表现在创办新式学堂与派遣留学生等方面。

——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四   选派留学生出国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而在甲午战争后数量大增。新政期间,由于不分官费自费概以科名奖赏学成归国者,遂使留学蔚为潮流,在20世纪初年出现了第一次“留学热”。在这些留学生中,后来产生了一大批民主革命的志士。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途径和方式以及唐文化的历史地位。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材料三、四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庚子事变后,伴随着新政的推行,西学东渐的进程大大加快了。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类学校均应开设地理课程,让国人了解中国只是世界的一部分。清政府的这一措施(     
A.冲击华夷观念B.开始学习西方C.激发民族意识D.唤起民众爱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是关于清末新政的相关史实。据此可推知,清末新政的主要目的是(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慈禧太后诏定考察五位大臣出使西洋,研究各国宪政,提供宪政改革的咨询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预备立宪.原则为“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共23条,其中“君上大权”14条,"臣民权利义务”9条,通篇除涵括“议院不许干涉君主”般各势力妥协之产物,亦具备了臣民需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
宜统三年(1911年)载沣任命庆亲王奕助为内阁总理大臣,筹组新内阁
A.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B.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
C.打破中西之间的藩篱D.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末新政时期,政府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对中央和地方财政进行调查清理,划分国税和地税,逐步改过去财政的黑暗操作为透明操作,改政府的财政决定为代议机构参与决定,在历史上首次进行国家预、决算的编订。这一做法旨在(     
A.适应侵略者的需要B.挽救近乎崩溃的财政
C.减轻地方财政负担D.与近代国际体制接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3年,清政府谕令切实保护回国兴办实业的侨商,后来设商部,陆续制定和颁布《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商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奖励华商章程》等。同时,户部奏定《试办银行章程》。这些措施(     
A.促使清末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B.缓和了清朝的社会矛盾
C.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D.冲击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2022-07-13更新 | 955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设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统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推进国防近代化B.晚清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C.清政府国家观念逐渐提升D.海防意识受到政府重视
2022-07-12更新 | 461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6年12月4日,《大理院审判编制法》颁布,其中规定,“自大理院以下,及本院直辖各审判厅、局,关于司法裁判,全不受行政衙门的干涉,以重国家司法独立大权,而保人民身体财产”。这表明(     
A.维新派变法主张受到了政府重视B.晚清积极推行变革政体的“新政”
C.清政府进行了近代司法权的改革D.资产阶级法律强调保障个人权利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清王朝推行新政,实行教育改革;与此同时,留学教育逐渐发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开始形成,促使教育救国思潮得以发展。这一时期,《杭州白话报》《教育世界》《科学世界》等各种报刊上宣传教育救国的文章连篇累牍,使之成为又一股有影响的社会思潮。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工商界不乏强调教育之重要性,并宣传教育救国理念的有识之士,为此,不少地区的商会都曾创办新式商业补习学校,还设立了初等小学堂。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梁启超是现代爱国主义最具代表性人物,是近代系统阐发爱国论第一人。梁启超最终形成并明确地提出爱国主义的思想主张是在1899年2月发表的长文《爱国论》。“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1902年,梁启超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一文中指出,“近数百年来,欧洲民族主义发生,民族主义者,实制造近世国家之原动力。”同年,在《新民说》中进一步指出,中国当务之急,就是“民族建国问题而已”,即建立一个民族民主的现代国家。一战后游欧归来的梁启超,为了避免西方业已出现的弊端,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既要求对中国传统的旧思想求解放,又强调必须打破对西方现代思想的迷信,号召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受五四运动和战后世界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梁启超指出“质而言之,从国民全体下工夫,才是真爱国,才是救国的不二法门。”

——摘编自郑师渠《梁启超的爱国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中国教育救国思潮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