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末,随着统治危机加深,清政府开始了选官制度的变革。1901年,清政府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1903年,清政府拟定《约束鼓励游学生章程》,对录用留学生的办法做了详细的规定。之后,学部确定每年八月为留学生考试月份,考试的结果分为三等,最优等者被给予进士出身,优等、中等者被给予举人出身。1905年,清廷又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1908年7月22日,为了规范咨议局职权和议员选举,清政府批准了《各省咨议局章程》及《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次年9月,又颁布了《资政院章程》,规定资政院议员分为钦定议员与民选议员,钦定议员主要由具备一定身份或者条件的人担任。尽管这些举措随着清王朝的灭亡最终停止,但却为后来的民主政治做了一些铺垫。

——摘编自许卓《试论清末选官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选官制度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袁世凯、张之洞等的奏请和立宪派的压力下,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有4人,被称为“皇族内阁”。此举(     
A.意在促进传统政治转型B.根本上冲击了专制政治
C.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D.提高了内阁的运行效率
2022-10-06更新 | 3314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乙卷安徽省2023届高三第一次原创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商事法律——《钦定大清商律》,它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商业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和商人的合法地位。《钦定大清商律》的颁布(     
A.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B.壮大了推动社会转型的力量
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标志着清政府开启自救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晚清名流孙宝瑄在日记中写道:“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该日记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A.《资政新篇》的颁行B.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C.清末“新政”的实施D.晚清政府的第一次自救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堂歌》

材料   下图为湖广总督张之洞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刊行的《学堂歌》。


——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并对材料中描述的“学堂”加以合理阐释。
22-23高三上·江苏镇江·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创办于1907年的天津《醒俗画报》刊登的漫画。立宪“利君利民”的大门紧闭不开,贿赂“利官”的门却大开,金钱自由进入。该漫画旨在(     
A.批判官场黑暗腐败B.倡导实施君主立宪
C.纠正国民不良习俗D.关注时政扩大销路
2022-12-20更新 | 816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20世纪初刊登于《申报》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意在说明(     
A.预备立宪实为加强君主集权B.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清末新政客观推动了近代化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20世纪初的中国,“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华而办”“新政意在与人民为难,乃害人之举”等言论广泛传播。这种现象反映出(     
A.革命条件成熟一触即发B.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政府政治威望日益下降D.百姓参政议政热情高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3年,袁世凯选派周学熙等道、府官员参加了在大阪举办的日本劝业博览会。周学熙感叹道,“今日本通国无一人不需洋货,而无一洋货非出自本国仿造者。”回国后,周学熙创办直隶工艺总局,下设工业学堂、实习工场、官纸厂等机构。这些做法(     
A.推动了西方工厂制度的引进B.体现了当时政府的自救意图
C.使北方成为民族工业的中心D.目的是抵制日货和发展经济
22-23高三上·河南驻马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汉之前的早期文献中所表现出来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毫无疑问大多是传闻和想象。古代中国人有一种把空间最大化的想象方式,就是把“天下”想象成“九州”以及周边,中国与“四裔”,或者是以“王畿”为中心逐级放大的“五服”。它体现了古代中国自居中央的天下观念,按照古人的说法,因为四裔不够文明,都仰慕中国,所以要来中国朝贡。“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周边四裔为附庸”的中国历史记载传统,延续了两千多年。

——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材料二   道光年间,国门被迫打开,有关中国之外的世界知识逐渐受到关注,一些世界地理和历史的著作陆续问世,中国历史学家才真正开始有意识地超越帝国边界,并依靠异域自己的资料加上亲身经验和考察,开始试图叙述有关世界/全球的史地知识。随着中国内政外交的步步失败,关于世界地理和历史观念的巨变,仿佛在加速度地出现。早在同治六年(1867)清王朝成立同文馆,就决定同文馆要设立“读各国史略”一科:1895年甲午战败,1898年变法失败,1900年义和团事件之后,晚清政府不得不从政治、制度和教育上改革。在这种改革中,有关历史的观念,也终于迸入官方主导的学校教育。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大学堂在中国历史之外必须讲授“万国史”、中学堂讲授“欧洲和美洲史”。正是在这种中国的大变局之中,世界历史也顺势进入中国。

——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史学对世界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以来中国史学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并概括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2-11-15更新 | 90次组卷 | 6卷引用:第08练对外交往-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