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著名体操教育家徐一冰先生主张“教育之本,体育为先,人种不强,国家安赖”,基于此,他兴办了中国第一所体操学校,培养一大批体操教师,为教育界准备了专门的人才,得到了北洋政府和国人的高度认可。这表明,当时国人(       
A.尚体轻文蔚然成风B.救亡自强愿望迫切
C.认清中国落后根源D.认同学校分科教育
2 .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斯宾塞(1820-1903)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他主张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学校课程必须以各门科学作为内容。该主张
A.推动启蒙运动达到高潮B.结束教会对教育的垄断
C.有利于大众教育的推广D.刺激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2022-06-2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历史课程“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这说明民国政府注重
A.培养青年学生国家意识B.研究政治体制的改良
C.发挥史学求真教育功能D.扩大学生历史知识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战时内迁的学校,一部分迁回收复区原地,一部分留设后方;恢复战时停办的学校;为了鼓励战时迁至南方八省的沿海沿江教职工继续留在后方服务,供给其免费住房家具、加薪一至二成、补助探亲旅费等。这些举措
A.推动了收复区学校重建B.促进沿江沿海人才的培养
C.耗费了政府的大量资金D.利于教育恢复和均衡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嘉定十五年龚盖卿说:“本朝科举之法最为严密,将试而委官,已试而锁院。虑考官之容私也,胡(故)立糊名、誊录之法;虑士子之饰欺也,故立代笔、传义之法。三百年间,名卿才士皆此涂出。”这说明宋代科举制度(  )
A.考试过程最为严密B.具备有效的运行机制
C.实现社会公正公平D.杜绝了考场舞弊现象
2022-02-15更新 | 591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是民国时期的小学教材“修自课”的目录(部分)。据此说明当时教育
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
自重改过去伪立志御侮恒心坚忍名誉知耻谦虚
A.重视继承优秀精神遗产B.重视开阔国际视野
C.重点培养现代公民意识D.忽视社会公德教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所示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京师女子师范学堂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本科课程设置对比表
时期科目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1913年)
修身、国文、格致、家事、裁缝、手艺、地理、历史、教育、图画、算学、音乐、体操
北京女子师范学校
(1916年)
修身、国文、读经、家事、缝纫、手工、地理、历史、教育、图画、数学、乐歌、体操、园艺、习字、法制经济、化学、博物、物理、英语

A.民主科学成为价值追求B.学习内容反映男女平权
C.科目设置体现五育并举D.教育理念提升女性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了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所考专业科目中,每科试题为二至三道。下列表格选取了每科项目中的一道题。据此可知,当时文官考试(     
专业科目试题
国文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论
行政法试从五权制度上说明行政之意义
财政学公债制度对社会资本之构成有何影响,试详述之
劳工法规试述工厂法中关于童工、女工之年龄、工作种类、工作时间等限制条件,并说明其理由
国际公法外国船舶在一国领海海峡及内河中航行时所受之限制如何
A.程序公开公正B.“以党治国”色彩浓厚
C.彰显现代意识D.注重选拔通才知识考生
9 . 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
C.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05年9月,政府决定在下一年废除科举制……此后,新式学堂毕业生在政府中占重要职位……在学堂的礼堂和课室中,都贴有雍正皇帝的《圣谕广训》,每月初一由大家齐声朗诵,被用作教官话的课文。以上材料说明
A.传统教育改由新式学堂负责B.新教育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C.清政府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D.政府当局开始学习西方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