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0年,曾坚定支持科举制改革的梁启超发出言论:“所恶乎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此种言论与当时士人多有契合。以上材料可用于探讨(       
A.清政府立宪运动的局限性B.维新变法运动的后续影响
C.科举制对时代潮流的迎合D.清末教育体制改革的局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晚清时期湖北地区绅士的多向流动情况。说明当时湖北地区
A.新式教育居于主导地位B.科举考试选才方式发生变化
C.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D.实业救国思潮影响职业选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是晚清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变化图,据图可知
A.反清革命已经成为时代主流思潮
B.甲午战争刺激留日学生迅速增长
C.时局变化影响国人对日本的认知
D.清政府开始放弃“天朝上国”观念
2022-02-04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世纪以来,欧洲各国掀起风起云涌的新大学运动,兴建了一批批高等院校,这些院校学科设置以自然科学为主,不再进行传统的宗教教学,且教育对象也扩大到中产阶级子弟及女子。这反映了
A.自然科学开始得到发展B.高等教育得到社会重视
C.社会需求推动教育发展D.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所示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京师女子师范学堂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本科课程设置对比表
时期科目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1913年)
修身、国文、格致、家事、裁缝、手艺、地理、历史、教育、图画、算学、音乐、体操
北京女子师范学校
(1916年)
修身、国文、读经、家事、缝纫、手工、地理、历史、教育、图画、数学、乐歌、体操、园艺、习字、法制经济、化学、博物、物理、英语

A.民主科学成为价值追求B.学习内容反映男女平权
C.科目设置体现五育并举D.教育理念提升女性地位
6 . 以“史”名官的职官,在商代晚期殷墟甲骨文中便已出现,战国晚期成书的《周礼》所设职官体系中,“史”的数量非常多,分布在“百官府”,即数量众多的属官之下,职责是“掌官书以赞治”。大量的“史”职人员的设置
A.说明真正意义上的史家史学已经出现B.推动了“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C.反映了官僚制对文书行政书写的需求D.有利于士阶层崛起和维护政治秩序
8 . 纪宝成教授认为“就形式而言,八股文也有其特殊功能,一是防止作弊,二是易于考官评审,三是更能考验出考生的文字功底”。如果仅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八股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
A.公平取士和选拔真才矛盾的产物B.封建专制与士人自由斗争的产物
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对抗的产物D.传统儒学和程朱理学妥协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民国年间,各家书局出版了大量的教科书。其中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共和国新教科书)(1912)、《中华女子教科书》(1914)、《新教育教科书)(1921)、《新中华教科书》(1927)等教科书。这些教 科书的出版
A.基本扫除城市青壮年文盲B.有利于现代国民意识的增强
C.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旗帜D.表明国民政府重视教育发展
2021-05-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