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官学教育鼎盛,私人办学也因政府鼓励而得到发展。地处“荒服之表”的海南所在的岭南州,“县学仅四五十人”,见诸史籍记载的第一间黎族子弟学校,也于贞观末年在儋州吉安(今昌江县境内)由当地县承设立并主持讲学。由此可见,唐代兴办教育的目的之一是(       
A.敦行社会教化B.推广诗词歌赋C.促进民族交融D.扩大科举规模
2023-03-20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福建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8年,西迁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务通则》中明确指出:“博先于精”,“能与知”并重,是课程设置和各个教学环节合理安排的指导原则,必须贯穿于教学之中。联大实行以学分制为主体和共同必修课、充分选修课与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相结合的教学制度.“学生在修业期间,须修满一百三十二学分,及党义二学分,体育八学分,军事训练六学分。”材料表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A.将德育培养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B.施行通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以服务战时需要为办学首要任务D.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2023-02-08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为民国时期福建地区农业学校统计表。

创办时间

学校

分布

办学主体

办学层次

19121926

福清县立初级职业学校等2

福清、厦门

官绅合办

侨办

初级/高级

19271936

协和农业职业中学等5

福州、邵武、晋江

教会办

民办

初级/高级/高等

1937-1949

私立福建协和学院等12

莆田、浦城、永安、上杭、龙岩、平和、福清、德化、南安

公办

民办

初级/高级/高等


据表可知,当时福建(       
A.农业教育地位日益突出B.近代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C.农村经济实现艰难转型D.近代农业教育渐成体系
2022-03-06更新 | 213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表所示为1881年留美归国学生的职业和人数表。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职业人数职业人数职业人数职业人数
国务总理1人外交官员11人电报局长4人工矿产业7人
外交部长1人大学校长2人电报官员6人兵器工厂2人
侍郎1人教师1人海军将官4人报业记者1人
公使2人铁路局长14人海军舰长4人
政府公职7人转入商界8人海军军医3人
律师1人海关职员1人海军军官8人
A.大部分归国学生从军B.归国学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中国教育实现近代化D.清廷的对外政策走向了开放
2022-02-21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82年,法国基础阶段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历史课为基础阶段学校的必修课以法国历史为主。此外,政府还特别重视法语教育,并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法语教学过程中。法国政府的这些举措
A.体现了政治与教育的结合B.完善了民主共和政体
C.弥合了各政治派别的分歧D.吸收了巴黎公社经验
2022-01-25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四地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是民国时期的小学教材“修自课”的目录(部分)。据此说明当时教育
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
自重改过去伪立志御侮恒心坚忍名誉知耻谦虚
A.重视继承优秀精神遗产B.重视开阔国际视野
C.重点培养现代公民意识D.忽视社会公德教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了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所考专业科目中,每科试题为二至三道。下列表格选取了每科项目中的一道题。据此可知,当时文官考试(     
专业科目试题
国文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论
行政法试从五权制度上说明行政之意义
财政学公债制度对社会资本之构成有何影响,试详述之
劳工法规试述工厂法中关于童工、女工之年龄、工作种类、工作时间等限制条件,并说明其理由
国际公法外国船舶在一国领海海峡及内河中航行时所受之限制如何
A.程序公开公正B.“以党治国”色彩浓厚
C.彰显现代意识D.注重选拔通才知识考生
8 . 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
C.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
2021-11-06更新 | 581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据统计,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留日学生由200多人猛增至8000多人。这一时期留日学生人数的增加
A.得益于学堂选官的扩大B.缓解了清朝统治的危机
C.壮大了社会进步的力量D.导致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