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初,统治者确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的二府体制。后来,宋太宗将这一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这一改变
A.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B.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
C.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D.不利于君主权力的集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史﹒职官志》记载了当时“参知政事”的职能:“贰宰相,批大政,参庶务,以中书舍人以上至尚书为之。”由此可知,当时设立这一官职的目的是
A.分解丞相权力,维护君主专制B.强化思想控制,监察失职官员
C.增加职官设置,提高行政效率D.担任侍从顾问,协助批阅奏章
2022-03-18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同时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幸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除此以外,还设立了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执政与枢密院合称为二府。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

——【日】竺莎雅章著,方建新译《宋太祖与宋太宗》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是确立于哪一个王朝的什么制度?图二是什么制度以及有怎样评价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初年是如何分割宰相权力的?
2022-01-08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宋真宗时,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皇帝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皇帝知道了库藏量会肆意挥霍,始终不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由此可知(     
A.宋真宗时政治稳定B.宋真宗时皇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C.三司使的具体职能是管理国库D.三司使听命于宰相
5 . 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到皇帝手中。这反映了宋代
A.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B.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
C.文官政治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D.理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武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宰相的独白

中国古代的中枢权力机构指的是官僚机构中奉君主旨意议策、决策、总领政务的机构,它的主体即宰相机构及其制度配置。

小乙同学为汉武帝时期的宰相(丞相)写了如下独白:

“我太郁闷了!最近皇上提拔了一些亲信侍从,组成了宫中的决策班子——中朝。我逐渐地被边缘化,主要是干些执行命令的活儿,已经挤不进决策圈儿了。中朝的这些官员对皇上唯命是从,皇上也不用担心谁会威胁他的皇权了,我风光无限的历史也结束了。”


请根据所学和范例,为宋太祖时期的宰相撰写一段独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以前,御史台和谏院各司其职,御史台主要负责纠举官邪,是监督官吏的机构;谏院的主要职责是侍从规谏,为讽谏君主的机构。宋建立以后,虽仍置御史台和谏院,但谏官已有权监督大臣,特别是宰相,出现了“台谏合一”的趋势。宋代“台谏合一”
A.适应了传统政治的发展趋势B.说明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C.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矛盾激化D.表明宰相位尊传统开始改变
2020-11-15更新 | 802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11讲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暑假复习与自学课】2022年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纲要下+选必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朝设立三司使一职,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行政关系隶属于宰相。宋朝让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这一改革(     
A.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B.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分化事权皇权得到强化D.导致冗官冗费现象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代,谏官本为宰相两府之属官,职在谏阻皇帝。宋代,谏官则由皇帝任命并且宰相不得推荐人选。仁宗时期,谏官的职责更加扩大,对内劝谏王恶;对外则可以论奏官员,并且经常出现谏官论奏宰执的现象。这主要体现了
A.官员监察制度不断完备B.谏官地位进一步提高
C.谏官能制约王权和相权D.专制统治加强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