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选项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最全面的是(     
A.社会大变革B.政治制度的转型
C.经济的发展D.统治阶级的提倡
2023-12-25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下列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黄金时代“外部条件”的是(     
A.政治集权制度形成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学术环境相对宽松D.民族交融开始出现
3 . 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中,提倡“仁政”和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的学派是(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2023-12-1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秦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通经常道,并提出思想大一统——独尊儒术的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倡导的大一统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中华文化走向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刘丹忱《董仲舒“大一统”理论对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董仲舒的观点。
2023-12-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治国主张。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主题是(     
学派主张
儒家以礼治国,为政以德
墨家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以法为工具,控制臣民
A.构建官僚政治且B.变革选官制度C.加强中央集权D.重建政治秩序
2023-11-28更新 | 63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战国时期,某学派提出“相生相胜”的理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荀子C.邹衍D.墨子
2023-11-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育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汉书》载:“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对以上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实际只有九家学说B.百家争鸣与诸侯争霸兼并有关
C.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相互隔绝D.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思想统一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礼乐崩坏,诸子蜂出,各引一端,儒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贵止戈……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

材料二   “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的“食田”,受过“六艺”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可食,又失去原来的职守,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主持仪式的赞礼人,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出百家争鸣中三家学派所提出的“塑当世之秩序”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社会地位转变的原因。
9 . 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       
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
②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③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④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儒家、道家、墨家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2023-11-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战国时期,提倡节俭,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