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0 道试题
1 . 下图为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内容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此图反映了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A.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护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B.采用册封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朝政府
C.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
D.通过和亲手段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023-12-19更新 | 912次组卷 | 203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有关唐代长安城西市的三则史料。史料可确证当时(     
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常立办《唐语林》
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酒肆行》
(张)通妻陶氏,常于西市鬻饭,精而价贱《两京新记》
A.西市饮食业适应市场能力较强B.市的管理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餐饮行业成为西市的主要行业D.西市已经开始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2022-10-15更新 | 248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来,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光武中兴
2022-10-07更新 | 296次组卷 | 3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唐太宗、武则天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元朝设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清朝康熙帝收复台湾后设台湾府清朝康熙帝收复台湾后设台湾府,乾隆帝平定新疆大乾隆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军。这些措施的根本作用是(     
A.强化了对西域和西藏的管理B.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
C.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2022-08-27更新 | 1281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唐朝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的管辖B.唐朝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正式确立
C.中原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具有向心力D.唐蕃互遣使者维持双方友好关系
2023-10-04更新 | 474次组卷 | 130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贞观年间群臣进谏,太宗纳谏涉事范围虽广,但很大部分都涉及如何止徭役、慎刑法、劝农桑、息征战,如何做到“取信于民”和“安抚恤人”。这表明贞观之治的核心思想是(     
A.守法精神B.用人唯才C.兼收并蓄D.以民为本
2022-12-11更新 | 120次组卷 | 27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货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西汉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黄金首先退出了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为布帛。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隋唐时期,西北是全国政治中心。西北指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面积占全国1/3,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因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政府驻戍庞大的军队,并将营农和防边结合。为持久计,隋在陇右、河西、西域等地屯田,唐代严管州军屯政,每年举行屯官叙功,以示考核。当时全国屯田992屯,关内、陇西与河西三道占584屯。西北屯田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和百姓的免输之劳。屯田之外,隋唐还在西北发展官牧业,蓄养的战马数量庞大,还能满足宫廷、政府厩马、祭祀和宴飨之需。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对塞内民族怀柔,进贡者备尝其值,广设市场,敞开渠道,满足各族不同的物资需求。安史之乱前,西北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摘编自李清凌《西北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原因。
2022-11-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建国伊始,统治者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高压政策。作为汉族人的冯太后,孝文帝在她的教育下也深受汉文化的熏陶。《魏书·咸阳王禧传》曾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新高潮。

——摘编自左颖《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态度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也就是各少数民族只要不公开与唐对抗,就对其实行羁縻政策。反之,侵扰内地或对唐有严重威胁者,就用武力解决。唐太宗还举汉武帝的例子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敞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尽管这是唐太宗的自我欣赏,但它所反映的事实大体不错。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的目的以及为此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说明唐太宗民族政策中“抚之”“讨之”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知人善任用贤臣,休养生息稳庶民。三镜得失常对照,水舟载覆总铭心。”该诗称颂了(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