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2021-06-13更新 | 15604次组卷 | 128卷引用: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唐初,虽然个别商人通过纳赀等途径入仕,但这些途径并不被视为“正途”。唐代中后期,政府规定“三年内弃商专业”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这表明唐后期(     
A.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B.科举制度得到完善
C.阶层流动性有所增强D.商人跻身统治阶级
3 . 唐朝前期,进士科选才多注重考生文章或诗赋的文辞是否俊美华丽;天宝年间,进士科中官吏的选拔则更加注重实际能力。这体现了(       
A.选官方式发生变化B.科举制运行有失稳定
C.社会公平难以保证D.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代选官实行察举制,选中的人必需品德高尚,魏晋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等级。唐代科举允许“公荐”和“通榜”,允许人们向主考官推荐优秀人才,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提高及第机会。这反映出唐代科举制度
A.兼顾才学和从政能力B.具有经世致用的色彩C.受传统选官制的影响.D.沦为应试者投机工具
2022-05-21更新 | 931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唐朝法令,凡进士及第者,本人及全家即可免除徭役科,“名不著于农工商之版”。材料说明唐代的科举进士(     
A.享受着政治和经济特权B.与百姓不同的经济待遇
C.帝王和地方官礼遇有加D.不得与五姓等大姓婚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天监四年正月,南朝梁武帝颁诏:士族子弟要想在30岁之前入仕,就必须经学策试合格,否则必须年满30岁。同年,梁武帝还决定设置五馆,专门收揽“寒门俊才”,凭借经学策试就可以入仕。梁武帝时期选官制度的调整
A.体现出公平选才的原则B.废除了士族子弟入仕特权
C.改变了入仕考试的内容D.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曹魏初期,九品中正制最初规定,各郡中正官在现任朝官中的本郡人中选择,并经朝廷委任,负责评定当地人士,吏部再依据中正官评定的品第加以任用。这一制度设计(     
A.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诉求B.保证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C.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8 . 唐代士人科举及第后,入仕还须经过吏部复试,即“释褐(换穿官服)试”,复试合格,也只授以九品小官。宋代免除唐代的吏部复试,唱名日即“释褐”,且初授官职从优,升迁快。特别是进士高科出身的,不几年位极通显者不乏其人。由此可见,宋代(     
A.文官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B.放宽了高级官员的任用标准
C.士人入仕的愿望得以实现D.克服了官吏升迁体制的弊端
9 . 据《晋书》记载,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笃信五斗米道,历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职。驻守会稽时,遇敌人进攻却不作战备,反而告诉诸将佐“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结果被敌人所害。王凝之被朝廷委以重任最有可能是
A.照血缘世袭父亲爵位B.书法才能突出被破格录取
C.中正官员依据家世推荐D.科考成绩优异由吏部录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魏吏部尚书崔亮说:“昔有中正,品其才第,上之尚书,尚书据状,量人授职,此乃与天下群贤共爵人也”。可见九品中正制是由州郡中正负责推荐,将各品第人物的详情上报吏部,再由吏部授予职位。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A.是对察举制的继承和发展B.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央集权
C.使人才选拔制度趋于完善D.使选官用人之权脱离了君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