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


(1)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
(3)指出上述认识给我国经济思想带来的变化。
2023-10-0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个流动的发展过程。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明清之际,儒学的经邦济世思想,在一些不是理学家的志士仁人上发出了光芒。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两极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从“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到“思想之争”,是中西文化和哲学论争的一个转折。戊戌维新前,形成了“中体西用”这一应对中西文化冲突的命题。戊戌维新后,随着民族危机愈演愈烈,“用”的膨胀突破“体”的界限而日见其困窘。20世纪初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体”已经体无完肤,随之而出现了中西调和、融合的意识。这种调和中西、融合新旧的意识很快蔓延,成为一种广有市场的社会意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华民族形成了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几千年从未中断,对形成和巩固中华多民族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前期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4-02-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白鹿洞书院教条》,又名《朱子教条》,由朱熹制订。淳熙七年(1180),白鹿洞书院重建“喜初成”,朱熹以南康军长官,率僚属及院中师生行开学礼,升堂讲说《中庸》首章,并取圣贤教人为学之大端,揭示于门楣之间,作为院中诸君共同遵守的学规,这就是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条》。其目的用以规范和约束书院师生的言行举止,劝善规过,提升品位,是书院制度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南宋理学家们对书院建设所作的重大贡献。

《白鹿洞书院教条》既是书院精神的象征,后来也成为天下书院共同遵守的准则。淳祐元年(1241),宋理宗皇帝视察太学,手书《白鹿洞书院教条》赐示诸生。其后,或摹写、或刻石、或模仿,遍及全国书院及地方官学。于是,一院之“教条”,遂成天下共遵之学规。而随着中国书院制度之推广,它又东传朝鲜、日本,不仅当年奉为学规,至今尚有高校而作为校训者,可见其影响既深且远。

《朱子白鹿洞教条》原文:

右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结合所学,完成儒学发展的相关表格。
时期内容相关人物
春秋战国儒学出现A、孟子
西汉成为主流汉武帝、B
C成为理学程颢、程颐、朱熹
明朝D王守仁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朱子教条》与朱熹理学之间的关系。
3.为什么当年朝鲜和日本的学校会把《朱子教条》奉为学规?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朱子教条》的影响。
2024-01-12更新 | 38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春秋

孔子

战国

孟子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西汉

“尊崇儒术”;政治和文化“一统”

朱熹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正君心”

明清

黄宗羲

“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建立“天下之法”

——据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填写表格①②处的内容。(思想主张写出一项即可)指出儒家思想开始确立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时期。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儒家思想主张有何新发展?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
5 . 回顾儒学发展演变史,可知儒学总是在创新中不断得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宋明理学思潮中,理学家在儒学理论创新方面,也十分典型。“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它的创立,既符合社会政治方面的需要,又有其理论思维内在逻辑的必然。

——摘自黄钊《应当高度重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材料二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文化学术界首先掀起了一场推陈出新的思想浪潮和文化大繁荣,传统儒学的地位受到冲击,思想遭到质疑。如: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学思想,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也对近代启蒙思想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冯天瑜《解构机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2)阅读材料二并根据所学,到了明清之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针对传统儒学思想进行了哪些批判和创新?
2024-01-2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把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对影响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

——王杰《反省与启蒙:经世实学思潮与社会批判思潮——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群体为例》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皇帝的姓)改号(国家的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在布道过程中,利玛窦没有强迫本地人接受天主教,即使加入天主教的人,也并不反对他们继续按照中华传统行事,如祭祖尊孔;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天”和“上帝”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而祭祀祖先和孔子只属于追忆先人和缅怀哲人的仪式,与信仰不干涉。如果不增加对其他神灵的信仰、祈祷等威胁天主教信仰的内容,就算不上是违背基督救义。

——张永乐:《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载《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之际,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三,归纳利玛窦在中国传教体现了哪些特点。
2023-12-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把自己的学说主旨归纳为四句箴言,被后世学者称为“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位思想家是(     
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守仁
2023-12-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人心之本体即是明德。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良知在人心,无问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材料二 天无可分,地无可割。王者虽为天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贪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三 由于历史的局限,王阳明心学毕竟无法承担思想启蒙的历史使命,但是,在明中叶至明清之际巨大的历史变动和思想嬗递过程中,王阳明心学毕竟高扬了唯心主义式的主体意识,毕竟也曾“震霆启寐,烈耀破迷”,激发过人们“性灵”的火花,吸引过人们“解缆放船,纵横由我”,唤醒了人们去“破块启蒙”。

——摘编自刘辉平《王阳明心学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


(1)据材料一,归纳王阳明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中,王夫之抨击的是当时政治制度中的哪些现象?
(3)结合材料三的观点,论述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对明中期后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进行简要评价。
9 .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主流思想,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材料三:故《含义嘉》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班固《白虎通义·三纲六纪》

材料四: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而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尽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在也。

——《朱子语类》

材料五: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儒家思想演变的因素,题目自拟。(200字左右)
2023-05-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简表(部分)

学派

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

儒家

孔子

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人性善、仁政

荀子

①_________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

②_________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③_________

老子

道是万物之原、道法自然、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

庄子

崇尚逍遥自由

阴阳家

邹衍

五行“相生相胜”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其代表人物是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程朱理学”。理学家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一程朱理学形成。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儒家思想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