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下图是位于上海市区的四行仓库。1937年10月淞沪会战期间,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部在此地与日军鏖战四昼夜,完成掩护主力部队撤离的任务。这一事件
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B.振奋了当时中国军民抵抗外侮的士气
C.树立了国共双方协同作战的正面榜样
D.奠定了中国在开罗会议上的国际地位
2021-08-1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先征服满蒙、而后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的侵略计划。应该说这是东亚协同体思想诞生的根源。19333月,日本在《满洲国协和会会务纲要》中提出民族协和运动”“结成东亚联盟等思想。这些思想由石原莞尔在《东亚联盟建设纲要》中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形成了东亚联盟论七七事变后,东亚联盟论进一步演变为东亚协同体思想。鼓吹这一思想的理论家们最终将东亚协同体思想目标归并为以下几个:在政治上,被压迫的东亚各民族必须结成命运共同体;在经济上,日本、满洲、中国必须形成经济圈;在文化上,亚洲国民的结合必须以东洋文化传统为基础。

——摘编自陈秀武《东亚协同体论与伪满建国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日本的“东亚协同体思想”。(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1-06-0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使日军在北线被迫放弃介入苏德战争,在太平洋战场上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抗日战争期间的地图任选两幅进行解读。(解读要求:指出地图所示历史事件,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要素,事件的主要影响。)并给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确立一个主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原因。
2021-05-22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关日军入侵中国南京,日军一士兵战地日记写道:“12月17日下午5时,前去执行枪杀一万三千名敌军俘虏的任务。两天时间,山田部队枪杀了近两万人。好像所有部队都把俘虏枪杀了。”而《东京日日新闻》报道:“在南京攻城中,敌人遗弃的尸体数量不下八九万,俘虏数千。”报道的标题是《烛照青史,南京入城仪式》《战绩显赫的各部队,肃然整列,松井大将威风堂堂阅兵》等。对材料解读最正确的是(   
A.《东京日日新闻》带有政治色彩B.都真实记述了日军屠杀中国情况
C.日军士兵战地日记不具有真实性D.可以互证日军屠杀中国大量战俘
5 . 20世纪30年代以前,大连港以进口砂糖、面粉、纤维制品等物资为主,出口豆制品、煤炭、生铁等物资。从30年代中后期开始,五金机械类(包括石油)等生产器材的进口急剧上升,针对英美等国的物资出口出现明显萎缩。其主要原因是
A.英美等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东北成为日本战争物资供给基地D.洋货受到东北传统农业经济抵制
2021-05-22更新 | 1087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6 .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要员陈立夫在与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的谈话中也表示“中国是日本进攻首当其冲的目标,而苏联是第二个目标。”这说明
A.中国积极争取国际力量的援助B.苏联是日本侵略的最终目标
C.中国正积极为全面抗战做准备D.国民党已放弃抵抗日本侵略
2021-05-1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关系到"九一八"事变的李顿调查团档案,在日内瓦"国联和联合国档案馆"中被发现。该档案详细记录了"九一八"事变直接相关人士的谈话记录、调查团在东北的实地调查和询问日军高层的记录。该档案的发现
A.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支持B.证明了中国抗战具备世界意义
C.补充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D.提供了局部抗战的史料依据
2021-05-05更新 | 185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西北文化日报》1936年12月13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张杨通电全国发表救国八项主张。以下属于这八项主张的是

①停止一切内战
②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③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④立即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1-04-0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932年1月21日,倾向于政府且颇有实力的报纸《天津大公报》在社论中提出:“政府应该开辟和平解决红军之路”,“在不暴动、不割据、不违法扰乱秩序的条件下,撤销禁止异党活动的禁令”。这一社论反映了当时
A.国共关系走向缓和
B.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有所调整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觳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材料二   “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如“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办《群众》周刊,创刊初期就发表了周恩来的《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目前抗战形势与坚持长期抗战的任务》《怎样进行持久抗战》等文章,扩大了周刊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一中,《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919-1925年的哪些历史事件促使“群众”一词日益流行?《群众》的创办有怎样的重大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