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明确宣布,今后的政协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据此可知,人民政协的这一调整(     
A.促进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B.体现了人民政协性质和任务的变化
C.源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D.表明人民政协已成为国家权力机关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政治概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内涵指涉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历史图景,见下表。

中国古代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指葱岭以东地区,有时也指包括中西亚、印度、东欧和北非在内的大片地区。“西洋”一词首先出现在五代,范围逐步扩展到印度及非洲东部。明末清初“西洋”指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各国。
晚清与民国初年“西方”不仅仅是地理范围上的欧洲、美洲,还包含了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期间,“西方”概念具有双重内涵指向即作为侵略者而被谴责的“西方”和动员西方无产阶级进行世界革命的“西方”。
抗日战争期间,将“西方”概念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和“西方法西斯”。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仁人志士向“西方”探寻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主要作为被反思的对象出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西方”概念在国内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而进行批判的对象,也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在国际上,是与亚非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概念主要是指经济上“西方”,形成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西方开放”,“同西方世界合作”,“不能照搬西方”等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并形成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发展”,“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共同发展”等概念。

——摘编自黄晓娟、胡国胜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

围绕“西方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话语变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7日内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某同学在自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单元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如图是其中一张,请帮他找一找有几处错误(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1处B.2处C.3处D.4处
2024·江西·模拟预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官宦世家缔结婚姻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比较明显的时代转变。自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士族等级内婚制,入唐后其流风遗俗继续存在。唐代官宦世家婚姻崇尚阀阅,主要表现为旧门阀士族间互通婚姻、新贵攀附旧门以及新贵间互通婚姻。唐太宗、唐高宗等统治者积极引导新贵间通婚,引领婚姻价值取向由传统门阀向官品、人才等方面转向,推动“官宦”“忠孝”“道义”“学艺”等成为“天下士大夫”的评判标准,但终唐之世尚未形成能够取代崇尚阀阅的新取向。中晚唐及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战乱频仍,受新兴势力冲击,门阀势力更加式微。门阀宗族制下“士庶天隔”的门第等级观念,至宋代已基本消失。“婚姻不问阀阅”成为由唐及宋婚姻价值取向变化的显著特征。同时,宋人逐渐接受了更为重要的婚姻条件,那便是贵人物,甚至是“贵人物相当”。重视“人物”是一种综合考量方式,不仅包括个人才能,还包括个人资财、家世及家法影响下的个人品行。

——摘编自隆萍萍《唐宋婚姻的承继与演变》等

材料二   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之后,北京市迅速开始推广,一方面采用多种方式普遍宣传,如电影、戏剧、广播、黑板报等;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切实落实,如成立辅助机构推动婚姻法深入贯彻,采用教育为主、惩办为辅的方式处理破坏婚姻自由的问题等。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北京市各级政府的宣传与推动下,老年人开始接受和支持年轻人追求择偶自由,年轻人也开始积极主动要求和争取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结婚对象。随着贯彻婚姻法运动的不断深入,北京居民传统的婚姻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北京居民择偶方式的变化影响着民众日常生活,促进民众生活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庄秋菊《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居民择偶方式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官宦世家婚姻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婚姻变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4-04-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相继成立;1950年,毛泽东提出要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密切联系群众。这些举措凸现了中国共产党(     
A.积极整顿干部作风B.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C.注重思想政治教育D.扭转社会发展方向
2024-04-1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二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至今我国四种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

主要内容起步发展观
1949~1956
政治发展观
19571977
经济发展观
1978~2002
科学发展观
2003年~至今
发展目标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政治基础发展生产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标准工农业总产值国家政局稳定人均GDP人均GNH*
发展途径增长优先政治斗争优先生产力优先全面协调发展
发展重点重工业政治意识领域民用工业农业着力民生改善
发展方式外延式粗放型阶级斗争外延式粗放型内涵式与集约式
发展形式积累优先政治挂帅积累消费并举科学发展
发展动力生产关系革命抓革命促经济经济改革与开放人对幸福的追求
发展态势不切实际快速政治表面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发展
发展层面单一经济政治生活为主经济社会发展四个文明建设
区域发展全国一起发展全国人民革命东部带动西部东西兼顾协调
发展结果经济初步恢复经济衰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发展显著

*注;人均GNH是称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高低的国民幸福指数。

——摘编自罗建文《6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观演变特征与启示》

提取上表中的若干信息,围绕“中国发展观”,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安门前难忘的历史瞬间

       
1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2   1919年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
在天安门前检阅联军部队
       
3   开国大典阅兵时受检阅的装甲车            4   1984年国庆游行中北大学生自发打出的“小平您好”横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幅图,分别指出图中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四幅图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4-04-08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抛弃守旧观念,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积极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寻求富国强兵之道。

——摘编自赵述颖《“师夷”以“制夷”:鸦片战争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

材料二   清末民初,因受时代影响,有人提出“兴商为强国之本”,有人认为“重报是强国的根本”,有人还指出“强国之本在育才,育才之本在蒙养”“强国之本在国文”。

——摘编自崔海港、陈明慧《清末强国思想初论》

材料三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凭借着浓烈的爱国情感立下了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毛泽东对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强国有了初步设想。

——摘编自王艺璇《毛泽东强国思想研究》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进程中汲取“强国”智慧,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3-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立了国名、国旗、国徽和代国歌,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共同纲领》,并将其作为新中国的建国纲领。由此可知,政协会议的主要功能是(     
A.实现政治重建B.建设社会主义C.确立工农联盟D.巩固新生政权
2024-02-24更新 | 10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外学界持续关注了人民政协制度,下面是国外学者关于人民政协制度的研究情况及研究视角。

·新中国成立初期:预测政协的影响,辨析新中国与苏联在国家形势上的异同。

美国学者施泰纳认为中共建政之初,出于迫切巩固革命时期形成统战同盟的需要,人民政协被看作“临时权力机关”,主要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中潜在的同盟力量以扩大新政权的社会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强调中国政治发展的本土特征,强调田野调查和第一手资料在中国研究中的重要性。

人民政协具有广泛的政党代表性,象征着中共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人民政协具有强烈的政治(社会)精英代表性;人民政协具有一定的新兴社会阶层代表性。

·21世纪以来:对中国政治制度及其韧性进行讨论,对人民政协的研究呈现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特征。

浙江省温岭市自发产生的“民主恳谈会”这一民主形式得到了国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华裔学者何包钢就曾提出,温岭基层乡村的协商民主实验是否能够影响顶层的“两会”制度设计。

——摘编自金文《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外学界关于中国人民政协制度研究的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人民政协制度为何能引起国外学界的持续关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该如何看待国外学术界对中国人民政协制度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