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律、令、格、式为主体的成文法体系。唐朝的“律”基本是刑法,“令”是有关国家各项制度的规定,“格”是将皇帝诏敕整理为具有永久法律效力的法规,“式”是政府机关的施政细则,四者分工协作、相辅相成。唐高宗永微四年还颁布了对律进行解释的《唐律疏议》,与律条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唐律维护等级制和家族制,将对官员及其亲属的优待公开清楚地写在法律上;同时,唐律也要求官吏依法行使职权、恪尽职守,违反者要处罚。唐玄宗以后,不再大规模修订律、令、格,式,而是采取颁行《格后敕》的简便立法形式,来应付日益复杂且多变的社会问题。《格后敕》与律、令、格、式并行,地位逐渐重要,最终发展为五代及北宋的《编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在蛮族日耳曼人的不断侵蚀下,于476年宣布了灭亡。罗马人同日耳曼人社会生活条件存有巨大差异:一是简单商品经济社会;另一则是刚从氏族社会解体的自然经济社会。因此,面对罗马人相对发达的精神层面——文化,尤其较发达的罗马私法则不可思议,领略不了罗马法及其精神。同时由于不断的战争、瘟疫摧残着西欧,致使田地荒芜,商品经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海上繁荣的贸易消失,城市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从此西欧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时期,罗马法也隐没不彰,步入了沉寂。

——苏彦新《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大陆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西欧中世纪的社会特征,分析罗马法在中世纪前期衰落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巴比伦的数学教科书中有专门论述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化学广泛应用于仿制金银等暴利行业,《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最多的是关于偷盗、抢劫、高利贷、商业等方面的条文。由此可知,古巴比伦时期(     
A.商业贸易繁荣B.科技文化发达
C.社会秩序十分混乱D.高利贷受法律保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亚历山大每征服一个地方就要在当地兴建一座城市,这些城市有一个统一的名字:亚历山大里亚。在这些城市中有神庙、体育场等,都是希腊式建筑。这些城市在异域文化的大背景中,不仅仅拥有居住的功能,也是文化辐射的中心。据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     
A.导致征服地区社会制度落后B.充分证明古希腊制度的优越性
C.客观上推动古代文明的交流D.成为古代文明传播的主要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2023-02-08更新 | 2174次组卷 | 11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古代某文明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其神话传说中多洪水故事,统治者重视法律,宣扬君权神授。该文明是(     
A.西亚文明B.埃及文明C.希腊文明D.玛雅文明
6 . 如表所示为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600年)的印度和波斯帝国时代的伊朗神话中主要神祇的善恶倾向对比。学者研究发现,以拉丁字母拼读他们的语言时,没有太大的差别,主要是s与h这两个字母的对调。由此可知,雅利安人和波斯人(     
印度神祇伊朗(波斯)神祇
Asura恶Ahura善
Indra善Angra Mainya恶
Deva善Daēva恶

A.具有对立的价值观念B.来自同一批印欧移民
C.深受罗马文化的影响D.存在深刻的文化渊源
2022-07-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图为古罗马万神庙的结构示意图。该庙是古罗马继承并发展古希腊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它的长方形柱廊大体沿用了古希腊神庙的风格,而万神庙对古希腊文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万神庙》
A.将单一神崇拜发展为多神崇拜
B.树立了罗马式穹顶建筑的典范
C.取代市政广场成为城市的中心
D.容纳众人一齐观赏角斗士表演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详述自城开创以来罗马人民的业绩”“歌颂这个由神与人共同建立起来的伟大国家”是李维(前5917年)撰写《自建城以来》(又称《罗马史》)的初衷。《罗马史》继承了“年代记”的传统手法逐年记事,记录了官员选举、内政外交、战争与宗教等活动,为人们描绘了罗马由一个亚平宁半岛的小城邦发展到帝国的完整过程。《罗马史》吸收古希腊史学流畅简洁、典雅诗意的特点,对前人涉及史料,特别是神话传说的著述并不全盘接受,而是根据可靠性与完整性、作者声誉、文学加工程度等因素进行考证。受罗马法影响,《罗马史》模棱两可的记录较少,历史叙述均能体现李维对事件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李维还认为虔诚、勇敢、仁慈等美德是罗马走向繁荣的关键,于是通过塑造历史记忆,他强化了罗马民族的文化认同。

——摘编自郭小凌主编《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维撰写《罗马史》进行解读。(要求:表达清晰,逻辑明确)
9 . 新航路开辟前,非洲大陆撒哈拉沙漠以南兴起了西非、东非、南部非洲三大文明区域,美洲则形成了比较发达的三大文明中心一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但这些文明区域始终未能连接到一起。这主要是由于
A.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B.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
C.社会分工体系的落后D.文明发展的封闭性
2022-06-1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是希腊化城市中最大的、最国际化的城市,其自诩是最大的马其顿人、希腊人、犹太人、叙利亚人和埃及人的共同体,这些人都不同程度参与了城市中的希腊化文化建设。这表明
A.希腊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B.希腊化时代具有内敛性特征
C.不同民族文化独立并存D.埃及成为希腊化时代的中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