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9 道试题
1 . 7世纪的日本推古朝,扩充王宫的南庭,安置“朝堂”,要求在王宫里有势力的豪族即“大夫”和分担政务的诸氏族即“伴造”等履行“朝参”的义务。在其后的大化改新中,改组“大夫一伴造制”,设立了“八省百官制”。这表明当时日本(     
A.确立了天皇的独尊地位B.逐步建立了官僚政治体制
C.照搬了隋唐的政治制度D.地方豪族在朝堂势力增强
2023-10-1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省际名校2023届高三联考(三)历史试题
2 . 据《高丽史·百官志》记载:“成宗大新制作,定内外之官,内有省、部、台、院、寺、司、馆、局,外有牧、府、州、县,官有常守,位有定员,于是一代之制,始大备。”由此可知,成宗的“大新制作”(     
A.开启了官僚政治体制B.借鉴了中国政治模式
C.结束了制度混乱局面D.实现了国家政治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1970年在西安发现的日本“和同开珎”钱币。此钱币圆郭方孔,币面为“和同开珎”四字,系仿唐开元通宝而铸。由此可知(     
A.日本照搬唐文化发展本国文化B.日本是中国的众多藩属国之一
C.唐朝与周边国家经济往来频繁D.唐文化传播影响日本文化发展
2023-10-08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8世纪,日本在大化改新后,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建立了贡举制,及第者可以授予官阶。902年,太政官奏曰:“建法以降,殆向百岁,二色(秀才、明经)出身,未及数十。”10世纪以后,贡举制“唯以历名(以往的名声)荐士,尝不问才之高下,人之劳逸。”“不依门风偶攀仙桂者,不过四五人而已。”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A.贡举选拔流程趋于完善B.封建化改革最终失败
C.贵族势力影响人才选拔D.全盘照搬中国科举制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君主已夺取罗马帝国的权力,但缺乏维持官僚机构、法院和军队所需资金。当时唯一可以供选择的办法就是将地产作为服务的报酬。但是,接受者们即封臣们倾向于地产当做私人领地来管理。(后来)政权转到了封臣们手中;封臣们的地产即采邑实际上已变为私有财产。这些强有力的封建主再把他们的土地分成更小的封地,分给那些依靠他们而不是依靠国王的追随者。封建领主和封建契约,规定了彼此间的某些义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封建领主提供封地以外,还应提供保护;而封臣则应根据当地习惯,每年服一次兵役,通常约40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要把西欧与同时期那些刚刚部分步入文明阶段并且变革也同样迅速的社会相比。欧洲的统治局面与非洲的局势相近,尤其是与日本的局势更为相似。日本可以说是与欧洲同期的唯一一个封建社会。而在对外扩张的兴趣上,西欧要比日本大的多,十字军东征就是一个明证。

——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的背景,并分别说明封君和封臣的权力和义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日本政府在封建社会时期对外扩张的史实。试以10-12世纪日本的相关史实,从经济组织形式及其秩序维护、制度保障方面说明欧洲的统治局面“与日本的局势更为相似”。
2023-09-15更新 | 5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南太湖联盟高中2021-2022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调研检测历史试题(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自7世纪起,日本全面学习中国,使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打下了唐文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时代”。伴随着唐朝的灭亡,日本对唐文化的吸收也趋于饱和,从10世纪起,日本出现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称为“国风文化”。日本从“唐风时代”到“国风文化”说明了日本(     )
A.实行了政治改革,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B.融合了中国的佛道思想,神道文化逐渐发展起来
C.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本土文化也得到发展
D.借鉴了儒家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圈重要组成部分
7 . 高丽前期,女性的地位较高,妇女再嫁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随着程朱理学的传入和广泛传播,贞洁思想在高丽流传,出现了禁止官僚妻妾再嫁的规定。这说明(     
A.高丽受到中华文化影响B.理学被高丽社会广泛接受
C.高丽中央集权之间衰弱D.高丽文化呈现兼容并包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日本军事封建主—武士是行使政治权威的统治阶级,武家统治者以武士道为统治思想,奉行军事至上的立国理念”。上述现象的产生源自(     
A.幕府体制的确立B.中国移民进入日本
C.大化改新的实施D.锁国政策的推行
9 . 日本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中期,班田制(仿唐朝均田制)难以为继,国家不再按人身而按土地征税、摊派徭役,并登记土地实际占有者的名字,土地所有者称为“名主”,名主在向国家纳税和承担徭役同时,在乡村中享有特权地位,后来很多名主逐渐发展成享有“不输不入”特权的“大名”,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干涉庄园事务。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日本(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动
C.天皇统治井然有序D.大化改新以失败告终
10 . 日本“大化改新”废除了贵族对屯仓、田庄的拥有权,但仍然赐予大夫以上官职的人以食禄的封地,并根据官职大小各有差别.贵族们由此获得了位田、职田、功田、赐田以及食封禄等多种补偿。这表明大化改新(     )
A.削弱了幕府统治地位B.注重保持改革稳定性
C.完善了 土地分配制度D.导致了贵族势力膨胀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