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在十七、十八世纪,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国的物质文化,艺术文化和精神文化也传到了欧洲形成了另一东学西渐的潮流。它构成了中国之道影响法国启蒙运动,或法国启蒙运动接受中国思想的壮阔的历史背景。这主要是因为:(     
A.跨国文化交流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B.人民主权学说与儒家民本思想趋于一致
C.启蒙思想家借助外来学说抨击宗教神学D.理学传入欧洲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2024-03-25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双石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784年,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首次在巴黎公演。每当剧中的主人公费加罗在独白中挖苦专横、邪恶与愚昧的贵族只不过是些“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庸碌之辈时,剧场中总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反映了(       
A.新的社会政治秩序确立B.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
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批判D.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 世纪,乔治·萨尔主编的 65 卷本《普遍史:从创世至今》出版之后畅销欧洲。该书力图面面俱到地描绘已知世界所有民族的历史,当新知识与《圣经》记载发生冲突时,编者则会通过各种方式论证《圣经》记载的权威性。一个世纪以后,许多世界史著作将其视为批判的靶子。由此可见(     
A.新的历史著作更有价值B.全球视野易于发现历史真相
C.多卷本世界史大而不当D.历史认识需要适时加以反思
2024-01-23更新 | 342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8世纪,从地球本身寻找长度单位逐渐成为法国科学界共识。1791年,法国国民公会决定依据子午线的四分之一制定标准长度单位,以符合理性原则的十进制代替其他进制。此后经科学家们的测量和论证,法兰西科学院最终将基本长度单位命名为“米”。这一做法(       
A.基于革命斗争形势的变化B.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C.体现法国知识分子的愿望D.源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2024-01-22更新 | 320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伏尔泰认为中国皇帝是开明君主,说康熙“圣怀宽阔”,是“以善良仁慈,行高德美而驰名遐迩的君主”;雍正是“世上最公正、最有教养、最贤明的君主。”这反映出伏尔泰(     
A.对中国政治文明有深刻而正确的认知B.利用中国政治文明宣扬他的政治主张
C.主张以理性与科学反对君主专制制度D.肯定中国儒学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
2024-01-20更新 | 152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孟德斯鸠指出,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据此推断,孟德斯鸠主张(     
A.加强君主专制B.实施君主立宪制
C.建设民主共和D.权力制衡的原则
2024-01-10更新 | 107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图描述的是法国科普作家夏特莱夫人拿着镜子将光从牛顿反射到伏尔泰的书桌上的情景。这寓意(       

A.科学理性取代精神理性B.启蒙运动理性而且科学
C.启蒙思想脱离宗教束缚D.科学革命促进思想解放
2023-12-18更新 | 217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8 . 启蒙运动后期,“乐社”成为市民阶层进行主要音乐活动的地方,这种组织不断吸引民众进而开始出售门票,形成“音乐会”,成为独立于教堂之外,不被政府应用为典礼性场合的地方。据此可知
A.传统音乐无法取得民众认可B.音乐受众群体逐步扩大
C.音乐创作人文主义气氛浓郁D.贵族与平民间趋于平等
9 . 牛顿呼吁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去检查、称重、计算和测量,但绝对不要胡乱猜想”。洛克声称,哲学就像天文学那样,是一门受制于科学方法和批判性探究的严谨性的学科。他预见未来会发现更多的自然法则,它们将会成为社会应该遵守的世俗法律的基础。据此可知(       
A.人类认知完成巨大飞跃B.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原则确立
C.追求理性成为社会共识D.启蒙运动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沙龙”一词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后来巴黎的名人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进出者多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他们的话题多为政治性话题,甚至出现了讨论激进言论的沙龙。以上这种情景最可能出现在(     
A.文艺复兴时期B.宗教改革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西欧封建社会
2023-08-04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