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下图中君臣礼节的变化,从本质上说明
A.中国礼仪不断等级化的趋势
B.君臣关系不断恶化的趋势
C.皇帝与大臣的地位不断变化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赋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到了汉代,一套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形成了,其中赋是人头税,分算赋、口赋两种。到了魏晋南北朝和隋朝,由于均田制的实施,赋税制度又把田租和人头税合并,演变为以户为单位的“户调制”,唐朝初年,户调制发展为以丁为征收单位的租庸调制。到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采纳了宰相杨炎的建议,正式改租庸调制为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地税、户税为基础,以资产多寡为课税标准的税制。明历九年(公元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这种新税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除山西、贵州等少数地区以外,其余各省都已实行“摊丁入地”,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丁银成了田赋的一项附加数额。

——摘编自侯绪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线索》

材料二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发源于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封建户籍制度逐步确立,唐宋时期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趋于成熟。在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特权户籍以官户最为典型,可以享受荫补即做官的资格、减免某些税收、差役免除和减免刑罚等特权。三国时期规定军户的儿子仍为士,士兵的女儿也只能在军户内嫁人。匠户主要指各种手工业者,唐朝政府明确规定:“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人诸色。”统治者根据户籍管理中在册的人口多少来征收赋役,因此,户籍管理的真实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统治者征收赋役的情况。同时,政府通过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将人口控制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限制其流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治安的稳定,进而保障统治者的政权稳定。

——摘编自金裕凤《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和户籍制度关系的理解。
3 . 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
C.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D.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4 . 义仓木置于乡社,主要用于灾年赈济本乡灾民、隋开皇十六年规定义仓于“当县安置”,唐太宗时,政府为管理方便,把义仓转为官办,并将义仓置于州县中的通都大道上,这一变化(     
A.缓解了唐政府财政危机B.提高了政府赈灾的效率
C.吸取了隋亡的历史教训D.埋下了基层治理的隐患
2024-05-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16世纪以前,英国社会普遍认为照顾儿童主要是家庭和父母的义务。然而随着失业率增加,城乡差距加大,贫困人口增多等一系列问题出现,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权益的法律《儿童法案》儿童福利工作的重任转交到政府手中。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A.儿童福利制度建立早且比较完备B.传统的儿童救助工作已经过时
C.构建了全面立体的社会保障体系D.福利政策随着经济转型而嬗变
6 . 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朝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 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朝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 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2022-11-25更新 | 1230次组卷 | 73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1年,英国违背金汇兑本位制,停止英镑自由兑换黄金并大幅贬值,这使美、法等金本位制国家遭受了严重损失,以英国为首的英镑集团、以法国为核心的金集团和以美国为首的美元集团先后成立,加剧了国际货币关系的混乱。1933年,美英法召开伦敦货币会议,大多数代表认为货币稳定是摆脱经济萧条的根本,然而罗斯福更关注美国“健全的内部经济体制”,这熄灭了英法与美国达成货币稳定协议的希望。随着英美两国经济的恢复,特别是德国加紧重新武装,促使美国积极推动美英法三方货币合作。1936年,三国达成《三方货币稳定协议》,一致同意为改善国际贸易环境而努力,“黄金价格将围绕35美元兑换1盎司的金价浮动,并愿意将之延伸至以后加入宣言的国家”。这是三方同时发表的接受法郎适度贬值、承诺相互合作来降低汇率波动的声明,也是一个没有执行机制的“君子协定”。

——据谈谭《从“货币战”到“有限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三方货币稳定协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周时期奉行“支子不祭”,诸侯不能祭祀周天子的祖先,大夫不能祭祀诸侯的祖先。春秋战国时期,却屡见支庶独立祭祀之例,且祭祀祖先范围并没有特别的限定,鲁国仲孙氏等甚至将公庙“设于私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宗法制度已经崩溃B.贵族内部出现权力重组
C.鲁国引领社会转型D.祭祀成为政治活动核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省六部制把朝廷的决策和行政职能分离,决策的权力在宰相和皇帝,执行机构为尚书省及其所属六部。决策的权力本身也被分割,中书和门下之间互相制约,与秦汉时丞相集决策与行政的权力于一身的旧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样的变化意味着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中,相权被分割,皇权得到加强;而中央机构和行政权力的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则使国家的行政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因此,尽管唐以后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在局部上还不断地变化,但从总体上看,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奠定了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大的格局,为以后历代所沿用。

——摘编自阁守城、宁欣主编《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三省六部制运行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意义。
10 . 下表为部分关键年份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造成的主要政治影响是(     
A.推动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B.加强了英国国王的经济力量
C.英国国王开始“统而不治”D.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2020-12-29更新 | 687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