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部分)历史学者们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人物评价
吕思勉鲜卑无法永远凭借武力和汉族相持,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陈汉玉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缪腐朽,丢掉的却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3-11-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算起,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布上谕停罢科举止,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整整延续了1300年。科举制的长期存在,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政治、文学乃至社会风俗等各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科举制的作用一直是双重的:它曾促进了中国的强盛统一,也一度使得中国衰败落后;既有利于吏治的清明,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朋党;既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也阻碍了学术的进步;既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又使学校沦为其附庸;既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也虚耗了无数学子的人生光阴……总的说来,在科举制实行的前期,其进步作用较明显,而后期消极作用较突出。及至清末,科举制还来不及完成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转变,便在历史的浪潮中消失了。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彻底摒弃了文官对于权势的依附关系,使得文官成为一种常任职业。西方各国都确立了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的制度。要求文官对政党必须是公正超然的,不得参加党派之争和政治活动,对政治问题保持缄默,忠诚地为政府服务。同时近代文官以技术资格为根据进入文官系统。在贯彻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基础上,录用文官的条件只看其是否具备任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文官系统中,官员的工作完全与管理资料的所有权分离,文官本身并不占有非人格化的生产资料和管理资料。

——摘编自郭素萍《论西方文官的职业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举制的双重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今中外人才选拔的启示。
2022-07-03更新 | 530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渔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材料:中国共产党苏区与边区的政权建设

内容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色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色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出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4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自拟论题,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苏区与边区政权建设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11-22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成文法传统源远流长,从《法经》到《唐律疏议》,再至《大清律例》,一脉相承,沿革清晰。除律外,令、格、式、典、敕等也是国家制定法的重要形式,这些法律形式虽名称不一,但在法的效力渊源上基本相同,都是由皇帝和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发布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为了维护至上的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统治者采用各种手段强化政治控制,侵犯皇权和国家利益的行为是重点打击对象。因而以惩恶为目的的刑法被特别强调,刑法体系既发达又严密,对维护封建统治作用不大的民事行为,统治者则不够重视,因此国家制定的法律中涉及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较少。

——摘编自王谋寅《论中国古代法律秩序的特征》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共有108项条款,有关纯民事的法规有38条,约占总数的35%;另外涉及民事或民事化的法规有16条,约占总数的15%。帝国后期于公元533年编纂完成的《民法大全》由四部分组成,作为其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学说汇纂》由50篇组成,分为七个部分,其大部分内容属于现代意义的民法,这是不争的事实。《民法大全》的第三部分是《法学阶梯》,共分四卷,每卷细分为篇、段,主题编排次序是法源、人、财产、继承、债时效。除民法外,它也包含法的一般理论、刑法,但私法依然占据主要地位。

——摘编自申建平《罗马私法文化的勃兴与法治理念的形成——对中国制定民法典的启示》

材料三   中国法律是集体本位,西方法律为个人本位。中国法律日益集团化,“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集体主义、义务第一、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个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发展充分,主张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法律至上,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特征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建设的看法。
2021-04-23更新 | 45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的监察体系可以分为中央监察系统、地方监察系统和厂卫系统三大部分,把除皇帝以外的所有人和事都纳入到监督的范围内。各监察系统独立地履行监察职责;同时又是另外多个监察系统的监察对象。通过朝臣评议、严格考试、任前试用、重赏重罚等手段,明王朝吸引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进入到监察队伍。明朝的监察权力一直掌握在皇帝手中,当皇帝勤政有为时,监察体系能够有效运作,确保吏治清明。而当皇帝出现惰政、乱政之时,监察机构就会产生异化:监察权力沦为政治暴力的工具;监察官员整体的堕落。

——摘编自人民网《浅析明朝监察制度的成败》

材料二:19世纪,英国政府对公务员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收效显著。从那之后,腐败问题在英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这得益于道德教育、严格立法和比较健全的反腐败机制等多方面原因。但是,英国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反腐败机构,对政府的监督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公众与舆论监督,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英国二战后通过的多部法令中均有针对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的法律条文。

——摘编自李清《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监察制度的进步之处;谈谈你对廉政反腐的认识。
2019-03-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萧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3月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