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的统治基础是内外贵族的联合,重要的辅助大臣都由宗亲贵族担任。官员世袭作为古老的选官方式,并未随社会进步销声匿迹,汉代“任子”、唐宋“恩荫”、清代“荫典”均为其遗存。汉代以察举、征辟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然而,举荐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凭意志取人成为定式,举荐者与被举荐者之间往往体现为官宦之亲、门生故吏等特殊关系。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近代西方国家参考和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制定了近代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文官自身更不能组织党派或政治组织,使政府工作在政党轮流执政时可以稳定运行。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

晚清选官制度,虽模仿西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而不是整个社会需要。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与近代西方在文官选拔上的差异。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官员选拔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2022-08-08更新 | 1180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为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重点在于推荐的察举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较之于察举制,科举制打破了与“德”“名”相关联的门第背景的限制,是一个重大历史进步;但它完全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显然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英国根据《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颁布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委员们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必须具备的合格条件。从考试的形式上来看,只提出了笔试的形式,而面试、口试在《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无任何显示。这不能保证选用人才不但具有理论水平,而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比如像处理日常事务的实际能力以及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等。《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指出:只有通过公开考试表明具有“通才”智力后,才能被择优录用。英国传统认为“通才”智力就是有高度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社会知识,因此高级文官的考试以牛津、剑桥等一流大学的优等学位资格为依据。牛津、剑桥这一类学校的毕业生虽然能言善辩,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但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这势必造成各部门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

——摘编自田常华《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剖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科举制与察举制相比的“重大历史进步”之处,扼要说明科举制“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有关文官改革的内容。

3 . 史料 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了克服政治上“政党分肥制”带来的政治混乱和提高官员行政素质,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英国实行了文官制度。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性官职”,标志着以考试任职为核心的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

——摘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探究]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归纳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
2023-08-1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学习讲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产生于政府划分为文武职官和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确立以后。在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健全的制度、详密的规范、鲜明的特点。

——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至高无上体系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制度设计,这种自上而下、层层相应、运转有序的行政体制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了克服政治上“政党分赃制”带来的政治混乱和提高官员行政素质,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英国实行了文官制度,逐渐成为英国民主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文官制度中,考试制度又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和支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是以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开端的。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性官职”,标志着以考试任职为核心的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

——摘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主要选拔途径,并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如何“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文官制度对我国目前干部队伍建设的借鉴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政府既要负责治安、国防等传统事务,又要担负经济管理等新的社会事务管理,政府工作变得复杂化和专业化。1854年,由于政府机构混乱,官员香庸无能,导致英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伤亡惨重,人们对政府强烈不满,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1855年,英国首相面对强大的压力,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其它国家学习英国文官制度并结合本国实际,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文官制度。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对科举制有一定的批判和继承。但是,考试与任用在实际上是相互脱轨的,无法实现所有的文官都经由考试合格才任用的设想,不乏任人唯亲的现象存在。孙中山先生创立的考试独立权、任用制度,也可以被视为我国近代文官制度之开端。不过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由于在民国时期的军治和党治色彩浓烈,经过一般程序通过考试合格的人,入职后还要进行学习,俸金远要比非考试合格途径上来的待遇低,这样以来就大大降低对知识分子的吸引。

——摘编自刘桂君《民国时期文官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文官制度与近代英国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英美的政治演进

英国

美国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1649年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英国

革命发展的顶峰;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 “光荣革命”爆发;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

会权力;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独立;

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美利坚合众国

宪法》;

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英国的文官制度改革

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以枢密院名义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首先,确立了文官考选制度。其次,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

1968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新的改革。首先,规定除常务次官外,各部增设一名政策顾问,负责研究部内的长期政策和计划,并保证现有政策的执行。其次,凡新录用的行政级文官须经两年的见习期,在文官学院学习两期为时20周的课程。第一期学经济、法律、公共行政等课程,第二期研究行政制订、财政管理等。3040岁左右的文官都要学习决策程序、个人管理技术、电脑使用等课程。

——整理自范文超《英国文官制度变迁初探》


(1)据材料一概括英美政治演进方式的相同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社会环境变化与政治制度变革的关系。
7 . 选官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录内容摘编
第一章
________
科举制度究竟创立于何时?历来颇有争议。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科举制创立的标准存在着分歧。
第二章
科举制科目
隋代贡举科目大概有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唐太宗之后,又有很大发展。唐武则天前后,增加了五经、三经及学究一经。
第三章
________
宋代工商杂类、曾犯刑责,不举不悌、为害乡里等不得应举,元、明、清屡有“倡优之家不许应试”的规定。
第四章
________
宋代采取封弥制,亦称糊名法,是将试卷上的举人姓名、年甲、三代、乡贯等密封或去掉,代之以字号,以防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徇私作弊的一种制度。
第八章
________
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蓄。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最终被废除。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二   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

——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补写四部分目录。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今中外人才选拔的启示。
2023-11-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官体系萌芽于西周时代,秦始皇时代的文官制度已极为庞大,极有效率,不过在整个治理过程中,秦代文官制度终究只是工具性的。汉朝尤其在汉武帝时大力打击社会势力,国家得胜的结果是发展出察举制度。察举使各地的俊杰之士进入政府,政令也经由俊杰之士达到各地;同时,文官体系也获得了儒家意念。照理说,文官体系应该与国家互补,但因为文官体系具有儒家意念的目的论,所以与王权实际上不断有对峙的紧张。专业的官员总是怀有儒家的理想,碰到不合理的现象时,国家的文官体系就会用社会的后援力来与王权对抗。

——摘编自许倬云《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

材料二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材料四   西方国家借鉴科举制而建立了现代文官制度,原因在于,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西方国家基本上经历了从中世纪向近代化的转型,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西方的文官考试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即考试的平等竞争原则和择优录用方法,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古代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官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在选官制度上的体现?带来了什么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废除科举的原因。说明此后的主要选官方式。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选官制度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023-12-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第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检测历史试题
9 . 官员的选拔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责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到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腐败泛滥。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的扩张出谋划策,选拔彻底有效的人员班子来充实政府职务。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至1898年百日维新,各地举办的各种类型的新式教育机构,林林总总大约有60所之谱。但是,这些机构大多各自为政、不成统系,缺乏全局上的总体规划,且多为军事和语言相关内容的学堂。进入20世纪,在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出现了一批普通中小学堂。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一部由中央政府制订的统辖各级各类学堂的学制系统。而在此数十年间,政府和民间举办学堂积累的经验教训,也使这样一部学制系统的制定成为可能。《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应运而生。“癸卯学制”的颁布,表明了清政府把近代学校制度推向全国城乡的决心,与一年后正式宣布的停废科举取士一起,形成推动传统教育变革、新式学堂发展的合力,迅速改变着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格局。

——田正平《癸卯学制两甲子考论》

材料三     第一章……第二条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和职责设置公务员领导职务和职级序列。本规定所称职级,是公务员的等级序列,是与领导职务并行的晋升通道,体现公务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资历贡献,是确定工资、住房、医疗等待遇的重要依据,不具有领导职责。公务员可以通过领导职务或者职级晋升。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履行领导职责,不担任领导职务的职级公务员依据隶属关系接受领导指挥,履行职责。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概括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癸卯学制”出现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癸卯学制”给晚清选官制度带来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公务员制度在我国正式形成的标志,并阐述公务员制度建立和推行的意义。

10 . 史料 《诺思科特—屈维廉报告》规定:

(1)文官的遴选实行公开考试制度;

(2)文官不能有政治偏向,不能有党派色彩;

(3)文官的晋升依据工作实绩,而非资历,高级文官从文官内部提拔产生,停止从外部任命的做法;

(4)文官的工作和服务实行统一的标准和做法;

(5)文官按工作性质分为智能类和体力类(即白领和蓝领)。

——摘编自潘兴明《英国文官制度及其改革》


[探究]
根据史料,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的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