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发生了“自由民权运动”,旨在追求民主自由,实行君主立宪,因此,明治政府决定采取措施来加强近代政权的建设。由于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制度在法制方面的进步和先进,日本也迫切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制制度。为此,大久保利通等人提出“按照我国天皇统系的典例和人民的开化程度,斟酌其得失利弊,制定法宪典章”。18851222日,伊藤博文出任日本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成立文部并积极推进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姚春海《日本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启示》

材料二   18877月,明治政府参照欧美国家主要是德国的官吏录用制度,颁布了《文官考试试补及见习规则》,初步建立了日本的官吏考试任用制度。为防止政党滥用私人,保证常职文官的稳定,明治政府修订了文官制度。189310月,明治政府颁布了《文官任用令》和《文官考试规则》。这两个法令的制定,表明以考试任用高等文官的原则已经基本确立。为进一步防止党人猎官现象的发生,明治政府于18993月再次修改《文官任用令》,同时颁布《文官分限令》和《文官惩戒令》。前者是对在职文官的资格和地位给予法律上的保障,后者规定了对文官的惩处条件和惩处形式。这三个法令即是后来著名的“文官三令”。至此,日本的近代文官制度乃全面确立。

——摘编自姚春海《浅论日本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政治条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日本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日本文官制度建立的经验。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3年,江苏连云港尹湾村出土了木牍《集薄》,它被认为是我国首次发现的西汉时期地方向朝廷呈报的上计薄。其部分内容如下:

乡百七十,口百六,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百卅二人
乡三老(民间推举,掌教化)百七十人,孝弟力田(发挥道德榜样作用的乡民)各百廿人
都尉一人,丞一人,卒史九人,属五人,书佐十人,啬夫(掌狱讼,赋税)一人
户廿六万六千二百九十,多前二千六百廿九,其户万一千六百六十二获流(安置流民)
提封(郡土地总数)五十一万二千九十二顷八十五亩二,如前
种宿麦十万七千三百十顷,多前千九百廿顷八十二亩
年七十以上受杖(鸠杖)二千八百廿三人
(蹑济)用谷七千九百五十一石八斗升半
春种树六十五万六千七百九十四亩,多前四万六千三百廿亩
一岁诸钱入二万万六千六百六十四万二千五百六钱
一岁诸钱出一万万四千五百八十三万四千三百九十一
一岁诸谷入五十万六千六百卅七石二斗二升少□升

注:“□”表示该字史学界尚无明确解释。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汉考核官员的主要内容,并说明西汉时期国家治理的特点。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

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1854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任用官员方式有何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古人说:“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干部工作也好,人才工作也好,本质上都是用人问题。我们要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我说过,光有思路和部署,没有优秀的人来干,那也难以成事。

——引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及公务员考录工作采用的办法,概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察举制实行考试与推荐相结合,既有“以德取人”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因素,汉代吏治颇为后人称道,许多循吏良守、名公巨卿皆出察举一途,这并不是偶然 。

一一阁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服,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党争考试录用制,将考试科目分为四类。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代察举制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重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创建对吏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相比于中世纪,19世纪中期后英国官员选任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前我国人才选拔的启示。
2021-01-02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制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在“政党分赃制”的影响下,官吏的任用是以党派为基础,从而造成官吏队伍不稳定,政府工作混乱,政策缺乏连续性。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斯坦顿父子在《一个驻中国大使权威记录》和《关于中国的杂记》中对中国政府官吏选拔的种种描述,在英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社会事务,以提高工作效率。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
2024-01-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89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该法特别禁止公共机构的任何人员收受或者要求收受以及承诺或实际提供任何形式的礼物、贷款、费用、酬劳或利益。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规定的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管辖。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法院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摘编自《英国反腐机制的启示》

材料二英国是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1883年,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1978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1989年,又修订为《道德改革法》。它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由新成立的道德署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查。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

——刘植荣《外国公务员如何公示财产》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反腐败的方式。
(2)材料二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原则,指出英国能率先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政治前提。
2023-10-0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到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大服务,选拔有效的班子充实政府职务。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摘编自《英国政治制度史》《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新阶段”的表现,并说明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变化原因。
2023-10-3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的枢密令明确所有要进入文官系统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参加考试委员会举行的考试,然后经过实习考验并获得委员会颁发的资格证书,枢密令要求财政部及各部门领导协助文官事务委员会制定各种具体规章制度,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它还将考试细化为两个等级;高等级考试和低等级考试,对应不同的职位、参照不同的考试内容和标准。1870年枢密令颁布后,这种更为客观、更能体现候选人任职能力的选拔方式,最终取代了主观性极强的赐官制和政党分肥制,虽然改革是在斗争中艰难推进的,但是公开竞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不可取代。

——摘编自马桦《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理性化》

材料二

1982年,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建立老干部离休退休和退居二线的制度,妥善解决新老干部交接问题。这是干部制度方面的深刻改革。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颁布。在推进公务员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干部制度改革深入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经验,公务员制度也进一步健全。2004年,《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相继颁布。

——摘编自余绪鹏《干部制度改革:历史回顾、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发展趋势。
8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重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摘编自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等

材料三   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体。它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官考试法制化。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相比,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它从一开始就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起来的,历届政府都制定、公布了为数众多、内容详细的考试法规。二是平等性和开放性的增强。平等原则是指在举行文官考试时,人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三是考试权独立。与传统科举制相比,民国时期考试权独立的首要意义是从君权中独立出来,另一层含义是考试权与一般行政权相分离。

——李里峰《现代性及其限度: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平议》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汉代选官制度的名称,并运用材料概括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的职能。运用材料二,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
(3)用具体史实论证材料三中南京国民政府是如何体现“文官考试制度的现代性”的。
2022-12-22更新 | 274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 来的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8 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 世纪50年代,霍布斯等人的平等自由思想在英国备受关注,对选官理念有长远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和专业化,1854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严重,加剧了人们对政府官员管理能力的强烈不满。随后英国相继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以及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一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 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据统计,1931一1948 年,取录各类考试及格人员近300万人。

——摘编自姬丽萍《民国时期公务员(文官)考铨制度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文官制度的特点。
2022-12-19更新 | 190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欧洲人眼中的“科举制”

人物看法
利玛窦(1552—1610年),
明万历年间来中国居住
达30年。
“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一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给他们来管理。”
魁奈(1694—1774年),
法国启蒙思想家。
“中国的先进性在于,中国不存在欧洲社会那种意义的阶级分
野,没有世袭贵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是可以变动的,一
个人的功绩和才能是他可能获得显赫地位的唯一标准。”
伏尔泰(1694—1778年),
法国启蒙思想家。
“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休谟(1711—1776年)英 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 史学家。“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法律,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中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摘编自傅军《西方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学到了什么?》

材料三 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1)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图示填写完整。
(2)根据材料二,说明西方人眼中的“科举制”形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