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5年英国颁布了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命令,其中要求高级文官需是有较高文化修养、渊博知识和应变能力的通才。1870年枢密院命令规定:“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官职。”文官是“非政治分子”,不得竞选议员,不参加党派斗争。在内阁时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文官还经常受大臣们的咨询,向其提供情报、知识、经验,成为了统治阶级“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一—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设计的中国民主共和政制的蓝图中,现代文官制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认为“国中之百官……皆人民之公仆”,“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他还指出:“行政的官员,人民固然要有权可以选举,如果不好的官吏,人民更要有权可以罢免。”民国建立后,孙中山立即把他的构想付诸实践。到北洋政府时期,已经形成了比较严密的现代文官制度的法律体系。仅在1914年2月至1915年5月就举行了4次县知事考试,录取了2805人。

一一摘编自李俊清《移植与嬗变一一论现代文官制度在中国的创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改革中所确立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关于文官制度的构想。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外文官考试制度的积极作用。
2 . 官员的选拔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材料二   《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应运而生。“癸卯学制”的颁布,表明了清政府把近代学校制度推向全国城乡的决心,与一年后正式宣布的停废科举取士一起,形成推动传统教育变革、新式学堂发展的合力,迅速改变着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格局。

——田正平《癸卯学制两甲子考论》

材料三   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癸卯学制”给晚清选官制度带来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相比,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独特性。
2024-03-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以洛克三权分立思想为指导的政治体制虽然已经建立,但国王依然掌握着相当大的行政权,恩赐制依然是主要的人事制度,当时封官许愿、卖官鬻爵的现象司空见惯,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议会改革后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派长期执政,他们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发展经济。直到18706月,格莱斯顿政府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该法令规定大部分文官均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选官的标准的角度说明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并概括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并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共同特点。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鉴于政党分肥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美国文官法》,正式建立了美国文官制度。该法规定: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取消公务人员承担向政治基金捐款和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拒绝承担此项义务的文官不得被免职或受到歧视性对待;文官在考试、任用、提升、调动、复职、降级、辞退等方面,一律平等;设立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

——摘编自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


(1)材料一中先秦时期人才选拔方式是什么?其选拔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2023-11-2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就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崇尚理性,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竞争和机会均等。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汉朝至清朝前期我国人才选拔的变化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产生背景的不同。
2023-09-18更新 | 354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外选官制度

材料一   唐自贞观讫开元,文章最盛,较艺者岁千余人,而所收无几。咸亨、上元增其数,亦不及百人。宋初承唐制,贡举虽广,定诗赋、经义取士,国初取士,大抵唐制。糊名制始于唐代,但并未普遍推行。到了宋代,成为定制,《宋史·选举志》说:“初,礼部贡举,设进士、明经、明法等科。”王安石谓:其明经、诸科欲行废罢,取明经人数增进士额。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科举与唐朝相比的变化,并对宋朝科举制度进行评述。

材料二   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初四日(190592日),清廷颁布上谕:“方今时局多艰,储才为急,朝廷以提倡科学为急务,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其以前之举、贡、生员分别量予出路,及其余各条,均著照所请办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科举制废除的背景及本质。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当政的帕累斯顿内阁被迫允诺改革。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StanffordNorthcote)和杜维廉(CharlesTrevelan)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其录用原则。
7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制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三   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高级文官的考试,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两史、经济、法律、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

——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等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图示④⑤应填写。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的体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与中国科举制度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
8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各国官员选拔与管理方式各异,但也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特点。

材料一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材料二   1855年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为标志,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公务员制度诞生并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到1927年,“吾国政治恶劣,强半由于官吏贪墨,贿赂公行”。有鉴于此,南京国民政府用考试录用和有效的管理方式澄清吏治,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必然成为其亟须进行的事务,正如国民党中央党部纪念周的报告辞中指出的那样,“至于我们今后实行总理所定的考试制度,当然是为的拔取党国的人才而考试,为的澄清全国的吏治而考试,为的实现总理的三民主义而考试”,由此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摘编自张玲《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

材料三   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时间,并分析英国文官制度让“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并对比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有何不同?②指出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趋势和意义。
2022-10-11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派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加。“他们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当时英国文官体制不仅存在种种弊端,而且继续膨胀。1830年,边沁发表了题为《用最小的费用发挥官吏的最大能力》的论文集,在抨击政府管理低效、腐败的基础上,提出用考试任用的方法录用职员;在《宪法典》一文中,对官吏的任用、薪俸都作了详细论证。全面整顿、改革文官制度已势在必行。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起,英国正式拉开革新吏制的帷幕;19世纪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最终形成。

时间

标志性事件

1853《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四项原则:(一)建立公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二)根据不同的教育程度,把文官分为高级和低级两大类;(三)对各部的文官实行统一管理,各部文官可以互相转调;(四)严加考核文官平时的工作,根据他们的工作成绩和勤奋程度加以擢升
1855内阁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决定成立三人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选事宜
1870内阁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制度的枢密院令,一切文官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方能录用

——据顾新生《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官制度》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建立近代文官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确立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影响。
22-23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武德四年开科取士,科举制度得以确立。科举有选拔文官的贡举,选拔武官的武举。贡举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等科;考试分为解试、省试两级;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诗赋、论策;推荐在录取过程中仍起一定作用。当时取士人数尚少,每榜取进士仅二三十人,明经约一百人。科举及第的学子只是取得入仕做官的资格,经过吏部铨选考试才能出任官职。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创立殿试制度,科举成为三级考试。太宗、真宗时期,创立封弥(糊名)、誊录制度,这在防止考试作弊中起了重要作用。仁宗时期,彻底废除了“公荐”“公卷”,实行“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废除明经诸科,专以进士一科取士;经术考试废除帖经、墨义,以经义、诗赋、论策试进士。宋代科举及第的学子一般不必经过吏部铨选考试,即可马上释褐授官,出任官职;科举取士人数大为增加,两宋取士约有十二万多人,平均每年科举取士三百七十多人,其科举取士之多,空前绝后。

——摘编自薛伟平《讲清楚科举制的历史原貌》

材料二   中国的科举制在16世纪就为西方国家所知悉,西方人把中国看成西方文官制度的故乡。伏尔泰对中国的科举制度赞不绝口,他美化中国科举制的目的是利用中国来攻击法国封建王朝的专横;孟德斯鸠对中国是持批判态度的,但他却用中国的科举取士谴责法国的以财买官。

——摘编自张佳杰、丁凌华《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   英国行考试制度最早,美国行考试才不过二三十年,英国的考试制度就是学我们中国的。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世界最好的制度。

——据孙中山《五权宪法》(一九二一年三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科举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宋朝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法国人对中国科举文化的认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2022-09-15更新 | 297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