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制。当时由皇帝向全国颁布诏令,责成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查访其所辖的基层官吏及百姓,按不同的科目标准选出优秀人才向朝廷推荐。东汉末年,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思想,后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下,获得举荐机会的大多是官僚地主和豪门子弟,且察举制的选举对象完全是被动的。隋朝时,科举制出台。科举考试都是以皇帝的名义举行,主考官由皇帝指定,取舍决定权在中央和皇帝。只要不属于朝廷禁止入仕的戴罪之人和数量有限的贱民,都可自愿报考。与察举制把道德、品行和才能作为授予官职高低的依据不同,科举制“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或谓“以文取人”,人的主观因素越来越淡化。

——摘编自张会霞《我国古代官员选任制度的演进评析》

材料二   19世纪的英国实行政党分肥制,任命官员取决于个人好恶、拉关系讲门第,卖官鬻爵、贪污腐败、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带来英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也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这期间,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不断发展,边沁提出了功利主义,论述了政府应为最大多数人谋幸福创造平等机会。而斯坦顿父子分别在《一个驻中国大使权威记录》和《关于中国的杂记》、古次纳夫在《开发的中国》中对中国政府官吏选拔的种种描叙在英国产生广泛的影响。1870年,格莱斯顿颁布第二个关于录用文官的枢密院命令,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所具有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官员选拔制度对当今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廉政文化建设极端重视,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民为邦本冶构成了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思想基础,勤俭朴素是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作风基础。御史纠察官邪,肃正朝纲,谏官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制度相对完善,监督思想独步世界。在有关廉政的法制和道德的共同作用下,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优秀的政治品质和高尚的操守气节的清官廉吏。中国古代廉政思想与文化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摘编自陈传伟《比较视野下中国特色廉政文化构建》

材料二   为避免文官队伍滋生腐败,滥用职权,西方各国制定了文职官员必须遵守的各项严密规定,如官员经商、兼职,接受金钱、礼品馈赠等,都有详细、明确的规定。政府官员同经济界是完全脱钩的,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冶,消除了官员以权谋取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普遍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制度。严格考核、督察,也使入门后的文官人员不敢懈怠。行政活动必须公开、透明,以有利于监督机构有效监控,它们从法律、制度上赋予社会公众、利益集团、新闻媒体严格监督政府的权力。还实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此稳定文官队伍,使其工作尽心尽职,无非分之想。

——摘编自时聪《西方文官制度中的廉政机制及其借鉴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特点并简述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廉政机制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上中外廉政实践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
2023-02-2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以后,英国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和刊物来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据统计,1870年以前,记载中国科举制的西方文献至少有120种以上。19世纪中叶以后,英、法、美等国已出现了建立平等择优的文官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而中国的科举制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的扩张出谋划策,选拔彻底有效的人员班子来充实政府的职务,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摘编自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材料二:1870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委员们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必须具备的合格条件”。1876年,英国政府又以枢密院令的形式作出规定,将第二级别的文官细分为成年级和学童级,成年级按普通商业教育所要求的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从十七至二十岁的候选人中征募;1890年,又将第一级划分为三级,均按大学毕业考试类似的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从二十至二十四岁的人中征募。文官制度改革后,其社会效果很快显露,舆论界认为:“总的说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能力、很有声誉的班子。同时,全新的节约和勤奋精神得到贯彻。”

——摘编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2023-09-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英国皇室私人领地的东印度公司,其官员任命通常只听命于皇家贵族的安排,公司中的职员大多是皇家贵族安插的人选。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这种任命权贵亲信的制度,显然无法支撑日益庞大的“日不落帝国”的管治。1806年,在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当时几乎垄断印度经济),在伦敦附近设立了一所培养行政人员的学院,……是根据该公司驻广州人员推介的科举考试模式,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官产生模式。东印度公司,又在印度实行了有限规模的行政人员选拔制度,当时都觉得行之有效。

——摘编自《上海教育杂志》

材料二   公务员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就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取而代之的是民主、法制、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观念。这种观念上的更新反映在政府人事管理领域就是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的不合时宜的人事制度……从1984年下半年,中央决定加强干部人事立法,主要经历了调研准备、试点运行、推行实施、健全完善四个阶毁。在这一背景之下,在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干部人事改革实践经脸的基础上,1993101日正式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摘编自中国网《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10年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印度公司职员任用方面的变化及动因。
(2)根据材料二、运用唯物史观,阐述公务员制度推行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
2023-11-2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以洛克三权分立思想为指导的政治体制虽然已经建立,但国王依然掌握着相当大的行政权,恩赐制依然是主要的人事制度,当时封官许愿、卖官鬻爵的现象司空见惯,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议会改革后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派长期执政,他们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发展经济。直到18706月,格莱斯顿政府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该法令规定大部分文官均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选官的标准的角度说明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并概括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并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共同特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西方各国一般均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机关主管文官之考任与管理,如英国的文官委员会便是独立的文官考任机关,既不隶属于任何部、会,也不受制于内阁及各部,亦不依附于任何政党,地位中立。但以英、美为代表的近代西方各国的考试权,仅是从机构设置上凸显其相对独立性,实质上考试用人,仍属政府权力范畴,“仍在行政权之下”,而未与行政权平起平坐。南京国民政府将“孙中山把考试权从行政权中独立出来的设想”变成了现实,考试权实现了与行政权的平等。

——摘编自张峰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述论》

材料二   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创立于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情发展变化,干部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不利于专门化管理等问题逐渐显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需要担任更多的服务角色,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此同时,政府派遣了大批人员考察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西方的政治制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公务员制度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

——摘编自解舒晴《中美两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关于考试权问题,南京国民政府与近代西方国家的不同做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使“孙中山的考试权独立设想变成现实”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的影响。
2024-01-2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的文官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京官、坛庙陵寝官、盛京官和外官。京官类似于现在的中央官员;坛庙陵寝官主要负责处理与皇族墓地、祭祀等相关的事务;盛京官负责管理在盛京的府衙事务,这是清朝独有的官员制度;外官指的是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官员。清朝的文官及事务机构扮演着关键角色,主要包括六部、理藩院、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翰林院、地方督抚、府台、县令等等,任务是处理朝廷和地方的日常政务。由于这些官员多为科举出身,他们上台后大多兴学重教以保持文脉绵延,而清朝就在一代代文官治理下保持着常态转动,同时又处处充斥着浓郁的保守氛围。

——摘编自艾永明《清朝文官制度》

材料二   法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颁布了文官法,成立了文官管理局,该局将文官职位分为ABCD四类。A类人员均须经由国家行政学院集中考试及格后,进入国家行政学院受训三年,毕业后方能任职,而BCD类人员的考试选拔,则由各用人机关自行办理。高级人员的笔试考作文、外国文学、经济地理、国际公法及选考科目,中级文书人员则考打字、速记、拼写及书法、普通地理、算术等。抄写及机械人员,以邮局与铁路职员为例,必试科目为作文、拼写、地理、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以及科技常识。

——摘编自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战后法国文官制度相较于清前期文官制度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政党分肥制”,即当选组阁的执政党将官职分给党内同僚,但当内阁重组时,就要更换大批官员,这不仅滋生腐败更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发展迅速,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1854年,英俄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官员昏庸无能,导致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惨重。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规定政府组织考试,公开选拔文官,文官在政党活动中保持中立,文官制度自此在英国确立。

——摘编自汤勤等《西方行政制度概论》

材料二: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1905年,光绪帝下诏准立停科举之奏,决定停止科举考试。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标志着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赵海梅《二十世纪初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及其启示》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我国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国家要求,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各级党委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并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同时,把考核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结果作为是否录用、提拔的重要条件。又规定:“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张君峰《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中国文官制度确立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官员选拔对国家治理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70年代,水门丑闻使美国政府形象一落千丈、越战失败、国内经济萧条与严重的财政赤字、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运动频发,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动荡,政府面临产重的信任危机。在此背景下,卡特政府开始进行文官制度改革。其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将文官委员会分为人事管理总署和功绩制保护委员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设立高级行政文官职位,吸引更多的专家和人才;文官录用中,在择优的前提下,优先吸收黑人、少数种族和妇女加入文官队伍之中,使选任文官的种族或性别比例与它们所在城市人口的比例大体上相适应;以“功绩工资制”取代传统的按服务年限自动加薪的工资体系;逐渐增加雇佣合同雇员的人数,节约成本减轻美国财政压力。在改革手段上,卡特政府重视新闻舆论的宣传作用,运用灵巧的政策策略在法案实拖过程中规避矛盾的集中爆发…随着卡特总统的下台,改革不能连贯的进行下去,但是改革理念都在卡特政府以后的美国政府的改革中得以体现。

——摘编自温艳洁《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美文官制度改革比较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意义。
2023-09-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历史的一种贡献,它正式确立于秦汉时代。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文官制度迅速走向成熟,其中的科举制度在之后的社会变迁中发挥着稳定器和发动机的作用。皇权是塑造文官制度最重要的外在力量,文官制度因皇权的需要而生,而与皇权的兴衰起伏密切相关。儒家思想是文官士大夫群体的意识形态支柱,更塑造了文官制度的诸多内容。文官制度贯彻了传统政治的理念与宗旨,具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这或许是文官制度最大的精神意义。文官制度中包含着追求效率、清廉、民本等原则,文官士大夫在实践中乘承的中庸、谦让、勤勉等人生态度,沉淀为中国历史的宝贵遗产。

——摘编自张程《中国古代文官制度》

材料二   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政治方面却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腐败使得群众和资产阶级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18201830年间,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英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运动,目的是促使议会改革和争夺普选权。为了解决两党制下“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英国政府设立了常务次官,他们可以长期处理政务,但不可以参与党政,也不能进入内阁。克里米亚战争的惨痛教训致使英国民众一片愤怒,社会舆论和议会强烈谴责政府。英国民间成立了行政改革协会,《泰晤士报》连续报道该组织活动的细节,拥有民众基础的文官革新运动蓬勃发展起来。直到1870年,英国现代文官制度才正式确立。

——摘编自李星辰《十九世纪以来英国文官制度的演进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西方文官制度对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