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美国文官法》亦称《彭德尔顿文官法》,1883年由时任美国参议员的彭德尔顿提出。该法案确立了美国文官录用和组织的三项原则,即竞争考试原则、文官地位相对稳定原则、文官政治中立不为党派利益服务原则,并规定设立一个文官事务委员会,作为全面执行文官法的中央机构。这一法案(     
A.标志着美国现代文官制度基本建立B.表明两党制已不再适用于美国
C.标志着美国分权制衡的局面被打破D.表明美国的民主制度已经完备
2 . 据统计,在1570一1870年的300年间,仅用英文出版的有关中国官员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书籍就有70种之多。这些书都极力称赞中国的文官制度,尤其是科举制,并建议英国政府仿行。这种现象的出现源于(     
A.中国的科举考试相对公平公正B.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迫切需要
C.称赞中国制度的书籍大量出现D.英国的选官制度存在较多弊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13年,英国议会在新颁发的东印度公司特许状中,特意增加了一条新内容:将未在海莱伯里学校系统中修完4个学期课程或已修完但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任命为印度殖民政府职员的行为是非法的。1853年,英国议会通过另一个新特许状法案,完全剥夺了公司董事会的恩赐权。这一变化(     
A.完善了英国的政党政治B.杜绝了政府官员的腐败
C.积累了文官选用的经验D.有利于政治的平稳运行
4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制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三   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高级文官的考试,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两史、经济、法律、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

——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等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图示④⑤应填写。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的体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与中国科举制度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割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命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下表可知,19世纪中晚期的英国(       

1853年

英国议会组织调查委员会考察东印度公司的人事制度,形成了《麦考莱调查报告》,建议以公开竞争的考试形式录取人员。

1854年

屈维廉爵士在《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提出“凡初任人员都应按规定的年龄从学校毕业,通过竞争考试表明具有通才智力后才能被择优录用”。

1855年

新首相帕麦斯顿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考试录取工作。

1870年

格来斯顿执政时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的第二个枢密院命令,规定行政机构人员的任命要定期举行公开党争考试。
A.文官考试制度逐步形成B.君主立宪制得到完善
C.文官管理队伍不断壮大D.民众就业压力比较大
7 .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     
A.保证了政府公共行政的稳定性B.缓和了美国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
C.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工作效率D.有效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8 . 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因而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     
A.杜绝专制局面出现B.确保文官队伍优良素质
C.消除官员腐败现象D.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2022-08-01更新 | 538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因而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     
A.不符合启蒙精神内涵B.确保文官队伍优良素质
C.有利于监督政府决策D.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中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形成以来,文官数量一再增长,文官组织机构臃肿。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文官组织机构的表现
表现一机构规模太大、人员太多
表现二机构重复,相互掣肘
表现三有些原来设立的机构已失去了功能成为摆设

A.文官终身常任制B.考试制度不够健全
C.两官的分途制度D.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