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维也纳会议中签订的《最后议定书》规定,对于必须或将要更换“主人”的各国,对其本国居民和外国人,应给予其6年期限,处理其所得财产,并给予其选择所属国家的权利。这一规定(     
A.避免了国家之间的边界争端B.构建了欧洲均势的格局
C.有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D.促进了外交制度的建立
2 . 有学者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限制了神圣罗马帝国的霸权,通过承认德意志众多诸侯国、瑞典、荷兰的主权,将国家主权用主权国家的形式确立下来,允许新成立国家的统治者建立起绝对的领土范围,重新组织和巩固了欧洲政治权威的相互重叠的复杂体系。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和约(     
A.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B.造成了欧洲多年的混乱局面
C.推动了近代外交制度的确立D.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范例
2023-12-02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1945年以来,国际法出现了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许多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以下原因正确的是(     
A.新兴民族国家加入国际社会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法的主导者
2023-11-3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民族主义即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它一直被历史学家称之为一把“双刃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最初的民族主义以反对分裂、鼓吹统一、反对教权、尊奉王权为主要内容,提出建立民族国家的要求,可以称之为“民族国家主义”。民族国家主义首先是以理论的形式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中出现的。卢梭以民主及共和理论为基础的民族主义思想富有建设性,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激发出全体法国人高昂的爱国热情,显示出巨大的革命意义,可以称之为“民主民族主义”。19世纪上半期,民族主义从意识形态领域进入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政治领域,争取民主和民族平等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欧洲几乎所有处于政治分裂状态或异族压迫下的民族都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民族主义思想在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得到极大发展,也改写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德意志的民族主义者将希望寄托于奥地利和普鲁士,最终普鲁士在俾斯麦的带领下战胜奥地利。匈牙利摆脱奥匈帝国赢得独立;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和罗马尼亚脱离土耳其取得完成独立。民族主义思潮也推动了国家和国家权力的发展。“民族主义者将国家视为自己的延伸,视为抵抗外来敌人的守护者和成就民族理想的工具”。英国、俄国、法国以及新独立的意大利、德意志纷纷进行殖民扩张,甚至巴尔干地区的新兴民族国家也加入抢夺帝国的行列,“新帝国主义成为了新民族主义的表现”。

——摘编自赖海榕黄玉桃《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民族主义发展演变的主要阶段,分别归纳每一阶段的基本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纽伦堡法庭宪章》率先以国际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危害人类罪。1950年通过的《纽伦堡法庭宪章》及该法庭判决书中所包括的国际法原则进一步将反人道罪确认为国际法上的犯罪。这表明国际法(     
A.维护了反法西斯国家利益B.避免了战争伤害
C.解决了国际间争端和纠纷D.体现了人文关怀
2023-11-2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于1980年加入国际《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但当时中国的刑法中并没有关于劫持航空器罪的专门规定。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劫持航空器犯罪分子分子的决定》规定了这种新的罪名,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21条规定了劫持航空器的具体判刑标准。这说明国际法(     
A.是国际反恐怖主义的公认准则B.成为我国国内法主要制定依据
C.促进了中国的法制化建设进程D.有效维护了国际航空器的安全
2023-11-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

材料一   1415世纪,大西洋沿岸的经济开始活跃,并引起系列社会变化。以英国为例,玫瑰战争从根本上削弱了封建势力,实现了国内政治的统一,伦敦成为国内统一市场的中心,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通用。1485年开始的都铎王朝非常注意强化王权势力,这些都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从1337年到1453年,英法爆发了百年战争,战争强化了正在生长的民族意识,也使两国疆界逐渐明确,由此诞生了最初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钱乘旦《欧洲文明:民族的融合与冲突》

材料二   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的扩张使德意志民族的地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在全德高涨,要求民族团结、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情感,上升为政治民族主义。德国统一后,灿烂辉煌的物质繁荣和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使德意志民族优越感不断膨胀,威廉二世推行“世界政策”并加紧扩军备战。最终,之前反对民族分裂、渴望祖国统一、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理性意识,开始一步步向极端民族主义发展。

——摘编自葛丽《德意志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对德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3-11-2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变化】

材料一   13世纪,欧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已经存在,此时,国家主权的概念尚未出现,但民族国家已在孕育和形成之中。到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大趋势,其标志则是专制王权的建立。从现代化的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而最先从西欧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在其他地区传播开来,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形成的巨大推动力从根本上唤醒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意识,从而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普遍形成。

——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来,由于殖民地独立后的人员“返流”,为战后重建招收“客工”,接收各类难民和欧洲共同体内人员自由流动等原因,欧洲各国的移民数量不断增加。欧洲原本相对单一的民族国家因此出现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治理形态上的变化在欧洲国家也体现得非常充分。欧盟已经建成统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通过《申根协定》取消国境限制;在政治、外交、财政、社会等领域中,欧盟国家的合作也日益紧密。这样,原来属于民族国家控制的主权事务,很多都要在欧盟层面上进行合作与协调。

——摘编自田德文《国家转型视角下的欧洲民族国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以后欧洲民族国家变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联合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召开联大第十一次特别紧急会议,投票通过了曾被俄罗斯一票否决掉的乌克兰局势决议草案。随后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了西方国家提出的对“五常否决权”增加限制的决议。据此可知(     
A.全球治理秩序面临严重挑战B.政治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速
C.和平与发展仍旧是时代主题D.联合国安理会制度彻底崩溃
10 . 14世纪诗人乔叟选用伦敦方言作为诗歌媒介,创作出卓越的诗篇,成为英语和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之后,经过诗人埃德蒙·斯潘塞、剧作家马洛到莎士比亚时代,英语臻于成熟,文学发展也达到高峰。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英语成熟促进文学水平提升B.文学兴盛体现民族意识觉醒
C.王权强化导致文学形式革新D.伦敦方言成为文学创作媒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