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城市公共卫生历来颇受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美传教士深感中国城市公共卫生问题严重,他们将传教事业与公共卫生工作联系在一起。上海租界自从成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则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从总体上说,民国年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有所发展。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殇》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以纽约为代表的美国城市饱受公共卫生问题的困扰。1895年,华林被市长任命为纽约街道清洁署专员。华林裁撤了工作消极的管理者,制定了统一严格的纪律,并举办了首次街道清洁署的罢工游行;他改善了清洁工的待遇,制定了8小时工作制;他还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实验,在回收方面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他还成立少年街道清洁联盟,联盟成员的基本活动是收拾人们丢弃的垃圾,记录自己的环保行为。

——摘编自王丽敏《进步运动时代纽约城市环卫改革(1895—189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林城市环卫改革的措施及现实意义。
2023-04-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01912年,德国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由41个增加到94个,人口由530万增加到1770万。1875年普鲁士制定了城市管理法规,不是一切问题推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警察局和建筑师组成协调合作班子,统一规划城市,政府与建筑师共同起草方案,经市民广泛讨论。德国基本上是保留原有的老城区,使其成为商业中心,以一个中心城市为主,使周围小城镇发展成多中心的城市郊区,这就使居民和住宅相对分散在古城区的四周,同时也解决排水、供暖及教育等问题。

——摘编自肖辉英《德国的城市化、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

材料二   1949年我国城市人口总数达5765万人,比1893年增长1.45倍,城镇人口的比重由6.0%上升到10.6%。同期欧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国为51.8%。1900年以前10万人的城市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以后京津和东北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增长也较快。至1947年,天津人口达170万人,在产业工人和工厂数目等城市经济规模方面仅次于上海,而成为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

——摘编自马先标《百余年近代中国城市化历史回顾与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德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建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洛阳南市)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内一百二十行,后历经两宋明清的发展,古代商业行会达到了顶峰。古代行会规定,均可优于其他从业者,商业行会在行业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古代行会的发展离不开强力机构的支持。传统中国,遇事即互帮互助,商会作为工商业者的组织便承担起了这方面的职责,在司法上享有部分的自决权,有很多习惯法就是行会组织通过与地方政权的密切配合而议订的,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

——摘编自张宇丞《古代商业行会的现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   商业组织的革新是城市近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商会是在清末出现的最为普及的新式商人组织。1896年,张謇议设的商会是包括各行各业的综合机构,也是介于官商之间的桥梁机构,至1912年,全国商会达998所。1930年年初,仅徐州就陆续改组或新成立同业公会36个,1930年冬,选出15人为执行委员,组成委员会,组成监委会。1932年,县商会设立了小额贷款处,无息借用,发放无息贷款的对象是小摊贩。19498月,要求在“一些大中城市改组、改造旧商会,旧工业会、旧同业公会

——摘编自赵良字《近代商业组织的嬗变与城市社会变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行会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商会组织的主要功能。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商业组织与商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3-11-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一千多年前,仅有穆斯林和拜占庭帝国北部和西部的几个城镇颇具古罗马遗风或初现城市化的雏形。但这些城镇的居民为数不多,在当时的社会体制中不占什么重要地位。人口统计学家估计欧洲城市人口于1000—1350年处于增长阶段,1450—1650年发展较为缓慢,1750年后,城市人口开始爆炸式的增长。

——摘编自[]保罗·M·霍恩伯格、[]林恩·霍伦·利斯《欧洲城市的千年演进》

材料二   1801年全国人口普查时,伦敦之外的17个城市人口在2万到9万之间,英格兰和威尔士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居住在城镇中。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1881年城市人口已是农村人口的两倍。1820年开始,农业劳动力开始流向工业和服务行业,与它的邻国相比,这种现象在法国表现得尤其明显……1851年仅有3%的法国人住在经济发达的塞纳省,及至1911年,居住在这里的法国人已占法国总人口的10%

——摘编自[]彼得·克拉克《欧洲城镇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50年之前欧洲城市化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50年之后欧洲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023-07-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六所省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人口中半数以上生活在城镇里,初步实现了城镇化。工业的发展,使各种类型的城镇都得到了发展的机遇,1821年,棉纺织厂的中心曼彻斯特的诞生,也促进了老城镇的新发展。17761851年这近百年期间,除18061811年和18361841年,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外来移民人口增长率外,其他年份的外来移民增长率都高于或等于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1801年,英国有1036个大小城镇,1911年达到1541个。到1950年,大约80%的人居住在城市里,余下的20%里有许多其实也是通勤到城里上下班。19世纪初,中产阶级还大多居住在市中心,但逐渐在近郊开拓居住空间,与穷人拉开距离。

材料二   19世纪初的郊区住宅,还是紧靠老城区,以围绕广场而建的豪华联排别墅为主要形式。到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这20年中,伦敦郊区向四周全方位扩展,中产阶级甚至其他各阶级也全面参与了城市的空间扩展进程。而伦敦东区和南区的扩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码头、工厂的需要,满足工人居住的需要。某些新“地铁”线路是为失业者提供的公共项目。家用小汽车的日益普及,使城市向周围区域不断扩展一从城市到郊区,再从郊区到大都市,再到城市远郊。

——陆伟芳《英国城镇化与郊区化发展的路径与特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镇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英国郊区化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项目时间
1750年1850年1900年
英国农业人口占比65%22%9%
法国农业人口占比76%52%42%
美国农业人口占比80%65%38%

——据曹中屏《近代世界与城市化》整理

材料二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编制

(1)根据材料上,提炼至少两条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1900年至2019年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1976年以后中国城市化率变化的主要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2022-11-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创新班)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4年近代上海开埠后,城市人口与城市中道路交通流动量逐渐增多,加之城市道路的狭窄,近代上海交通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交通肇祸事故所发生的数量以及所造成的伤亡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上海市政当局深觉其巨大的城市交通管理压力,于是引进西式交通信号灯这一舶来品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上海启用的交通信号灯,仅是“人工式”的,需要由交通警察手动进行控制。20世纪30年代中期后,上海装设的交通信号灯逐渐向自动化模式迈进。公共租界、法租界与华界分别设置相关机构有效管理交通信号灯。工部局还将遵守交通信号灯这一准则写入城市交通规则中,从制度文明上限制市民,确保民众能够自觉遵守交通信号灯。若有违反交通信号灯的交通事件,则通过相关处罚力图确立交通信号灯在管理城市交通方面的威信。交通信号灯的装设与使用,代表近代上海城市交通管理已经逐渐从最初的交通人员以及相关机构的管理上升为器物管理。其影响不仅仅停留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加快城市交通的运行层面,更是对近现代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还给新时代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重要启示。

——摘编自张帆《近代上海交通信号灯研究(1919-193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交通信号灯装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上海交通信号灯装设的影响。
2023-05-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城市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其中具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两个一一汴京和临安。……在宋代,城市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北宋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者,8000-9000家小商小贩。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如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编自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三 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并分析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四)阶段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江南市镇的起源,早的可以追溯到宋代。北宋还比较少,到南宋数量就多起来了,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传统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明清江南市镇在1909年以前,都不是正式的行政建置,仍然是按乡村的规矩来编制地域(都、图、里、保)、且与四周乡村犬牙交错,也有农田与农民,它是政治行政体制外自行生长出来的东西、是农村商品经济、市场贸易发展的产物。市镇具有乡村商贸市场“中心地”的性质,衬托并支持着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在我看来,明清江南市镇还是相当自由的,彼时政府管得很少。在市镇可以感受到一般人的悠闲与淡泊。无论是戴毡帽的乡民,还是穿长衫的“先生”,街上相逢一笑,或许他们还是经常往来走动的亲戚,乡民认镇上人为干亲的也常有。生活很平常,人与人的感情靠得很近,没有城市里的那种疏离感与紧张感。

——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其历史价值初探》

材料二19世纪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思想,一直是城镇建设的重要考虑因素:建设一种结合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为了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受其思想影响,英国建设了一些大城市周边的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花园城市。现在的英国,很难再看见以牺牲农业和农村为代价,人口向伦敦等大城市迅速聚集的“单向型城镇化”。相反,大城市人口向周围的小城镇、卫星城镇转移和流动成为了发展的主流。这一点,由于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特别是铁路网络而显得尤其成功。

——摘编自周逸《英国城镇化为何不大拆大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田园城市”思想对英国城镇化的重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认识。
2022-07-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