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1 .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近年来,三星堆遗址考古有了重大发现,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器、玉琮等大量文物。这些文物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实物例证,有助于加深对成都平原与其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的认识。这说明考证历史真实性最有力的依据是(     
A.考古发现B.史料记载C.文学作品D.神话传说
2022-07-07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周礼》又称《周官》,西周时期著名政治家周公旦所著,记载了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大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堪称中国文化史之宝库。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在此书中的是(     
A.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B.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C.传统文化的敬天保民思想D.周王遇到重大问题征求平民意见
3 . 阅读下表史料,可以推断出(  )
《宋书·周朗列传》“今天子以炎、轩之德,冢辅以姬、吕之贤……”。
《南齐书·百官志》“建官设职,兴自炎、昊,方乎隆周之册,表乎盛汉之书。”
《北史·魏本纪》“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
《周书·文帝纪》
“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子孙遁居朔野。”
A.炎黄血统决定了君位的合法性B.炎黄的始祖地位得以确立
C.奠定隋唐统一的文化心理基础D.民族凝聚力源自祖先崇拜
2022-02-15更新 | 1321次组卷 | 9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湖南专用)
4 .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历史由“人类全体或大多数之共业组成”,他认为史学家的职责在于充分挖掘中华民族历史的优秀成果,使国民“睹遗产之丰厚则欢喜而自壮”。据此可知,梁启超的治史理念(     
A.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B.根源于马克思主义
C.为变法提供理论支持D.具有现实关怀意识
5 . 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二十四孝图、岳母刺字图、苏武牧羊图、尉迟恭救主图、千里走单骑图、精卫填海图等。据此可知(     
A.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
C.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D.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
6 . 《诗经》是自商代至春秋时期不同地区的诗歌汇编,内有商周始祖的降生神话传说,有周室及各国史实、时事材料,以及民众生活、风俗民情和一些社会与自然现象。这说明《诗经》(     
A.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B.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C.具有丰富的史学价值D.体现了区域文明的趋同
7 . 关于史义的评说,讨论史事对人的意义或价值,属于价值的判断。一个价值判断能否成立,全看我们能否“知己知彼”。下列关于史义评说的思想,错误的是(       )
A.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
B.今天我们若轻率地贬低或抬高孔子皆于他无所增损,只是自己荒唐妄为
C.誉之(指秦始皇筑长城)者以为立万古夷夏之防,毁之者以为不足御侵略
D.后代人单凭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已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是一种时代意见
2023-11-11更新 | 308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4届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自汉以降,习仪与纠仪逐渐制度化,需要演习与纠察的典礼种类不断增多。至明代,郊庙、元会、冬至、万寿圣节、册封、皇室冠礼、经筵等典礼皆须习仪;举行这些典礼以及常朝、朔望朝等无不纠仪,习仪与纠仪成为明代朝仪和典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明,明代的习仪与纠仪(     
A.重视践行儒学的价值追求B.稳定了社会等级秩序
C.改变了封建文化发展方向D.固化了官员思想认知
2023-05-28更新 | 338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9 . 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的大旗,引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梁启超提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推动戊戌变法的开展;孙中山坚持“天下为公”的价值导向创立并维护中华民国。这反映出(       
A.思想解放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主要途径B.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深受优秀传统文化影响
C.西学的广泛传播推动并加深中国社会变革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极强的功利主义倾向
10 . 《孟子》记载:“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句话在当下被用来形容那些踏踏实实办实事,给百姓排忧解难、不给百姓添堵的好干部。这体现了(     
A.孟子的民本和民主思想B.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C.儒家思想崇尚厚德载物D.战国是中华文化奠基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