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非洲奴隶在语言和宗教上保持了非洲传统,却不得不适应一个混合着欧洲、美洲与非洲各种因素的种植园社会。他们改进了非洲音乐传统中的旋律和唱腔,打鼓和弹奏班卓琴。改进了呼应唱法,以适应种植园的劳动节奏。非裔美洲音乐传统的建立(     
A.推动了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B.促进了大陆间的民族交流
C.有利于新文化认同感的形成D.体现了黑人权利意识觉醒
2 . 公元9世纪,柬埔寨建造了印度教形式的寺庙,而寺庙并未供奉印度的湿婆等神,国王祖先石像高踞于寺庙主殿正中。公元11世纪,缅甸蒲甘王朝将佛教定为国教,然而缅甸佛教却是以当地原始宗教为核心的。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两种文明互相补充共同发展B.东南亚文明具有印度化特点
C.东南亚文明较印度文明更先进D.东南亚改造印度文明维护统治
3 . 在中美洲出土的大量的古文字作品中,找不到一封书信或者公文,契约类的经济文书也极少见,基本上是用来记录君王的政绩,为他们歌功颂德。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文字社会功能发挥具有局限性B.社会经济与政治统治极端落后
C.平民受到贵族残酷的政治迫害D.农业和商品经济发展异常缓慢
2023-06-16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印加古驰道是印加帝国在1438-1532年期间沿着安第斯山脉修建的山路,以库斯科城边的萨克萨瓦曼圆形古堡为起点,全长二三千公里。该驰道的修建主要是为了(     
A.巩固帝国统治B.促进经济交流
C.移民边疆地区D.便于百姓生活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驴最早驯化于非洲东北部,大约在公元前四五千年,被驯化后的驴主要用作沙漠驮兽。因此,在非洲,驴常被视为财富与繁荣的象征。如果墓葬中出土了殉葬驴或驴俑,墓葬主人很可能是贵族或商人。在古希腊故事《农夫和毛驴》中有着这样的描述:农夫被毛驴拉到悬崖边上,感叹说:“不是死在光荣的马儿或高贵的骡子手里,而是死在低贱的毛驴脚下!”在印度经文中,驴子与狗都属于罗刹。在印度文化中,罗刹一般与非雅利安人或不遵循雅利安人所确立的吠陀祭祀规范的族群相关,代表着与雅利安人相反的特性。在我国古代,唐朝李洞写过“年年谁不登高第,未胜骑驴入画屏”的诗句:陈子昂刻画的仙人形象是“乘白驴,衣羽褐”。此外,在国人的观念中,驴速虽不如马快,但在日常运输中驴吃苦耐劳,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一摘编自范晶晶《黔之驴:一个文学形象的生成与物种迁徙、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驴”形象的不同寓意,并说明不同寓意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影响“驴”形象的主要因素。
2023-05-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阶段联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越南李朝、陈朝、梁朝(分黎初、莫朝、黎中兴三阶段)开科次数统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越南(     

朝代

李朝

陈朝

黎初

莫朝

黎中兴

1009—1225

1226—1400

1428—1527

1527—1592

1533—1789

开科次数

8

13

30

22

73

考试内容

儒道释三教合一

全部考儒学


A.科举制度变化频繁B.选官制度中国化程度加深
C.官修队伍急剧膨胀D.立国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
2023-05-26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16世纪的美洲当地绘画,可用于反映阿兹特克文明的消亡,对其解读相对完整的是(     

   

A.西班牙依靠武器优势实现征服B.殖民者借助部族仇杀建立统治
C.英国殖民立足于屠杀印第安人D.欧洲人以病菌传播征服了美洲
2023-05-25更新 | 66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5月冲刺压轴大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摩诃婆罗多》这一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书共分18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婆罗门教向印度教转化的时代。该书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书中插入了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义、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论述(约占全诗篇幅的一半),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著名的印度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叙之一。

                         ——摘编自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亚非卷)》等

材料二   汉代以前,我国史籍中就已经出现过有关印度的记载,但大多是神话传说。汉代以来,印度的历史及社会情况成为《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官修史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民间的许多著述也对印度有所涉及。这些著述往往因为作者缺乏切身体验而对印度的描述多有误解。中土僧人之西行求法活动,在西晋及南北朝时期为数不少。法显到达印度之时,正当笈多王朝后期。他在《佛国记》中对于印度公元5世纪之前的历史,特别是佛陀时代、孔雀王朝以及笈多王朝早期历史,都作了记述。有日本学者表示:“《佛国记》为一千五百年前之实地考察的记录,凡关于中亚、西亚、印度、南海诸地之地理、风俗及宗教等,实以本书为根本资料......其年代与事实之正确及记述之简洁与明快,亦远出于《大唐西域记》之上。”

                  ——摘编自杨维中《法显与<佛国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摩诃婆罗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献中出现有关印度的历史记载的原因。
2023-05-23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14世纪,小乘佛教传入柬埔寨,改变了柬埔寨众多宗教平分秋色的局面,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用于书写小乘佛教的巴利文也传入柬埔寨。这一局面形成反映了(     

A.佛教在东南亚逐渐本土化B.文化冲突导致佛教的分裂
C.佛教传播重构了族群结构D.古印度文化影响力的扩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果以时间和语言区域划分,印度可分为吠陀文化、雅利安文化、达罗毗茶文化、阿萨姆文化等。如果按宗教派别区分有婆罗门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锡克教文化等。上述材料旨在说明印度文化具有(     
A.宗教性B.统一性C.多样性D.世界性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