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5 道试题
1 .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中央集权过大了,地方运转不好,那就要放一点权;放权放得太厉害了,容易造成地方各自为政,中央管不了了,那就要收权。……而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方面,则是从宋代起中央集权就高度发达了,其时地方分权最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两千年来一直都在变化,都在不断地调整。
——摘编自凤凰网:周振鹤《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像钟摆一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北宋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的背景。简要说明北宋主要是通过哪些官制的变化来实现“中央集权高度发达”的?
材料二 美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代议制在广土众民范围内真正实行民主治理的国家,它建立了一整套模式,从而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国改革论坛网:宣晓伟《美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制度安排的优点和缺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较好地处理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3)材料三“两种不同的政府”、“几个分立的部门”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 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天津市河东区高考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2 . 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A.分封制B.中外朝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度
2016-11-27更新 | 175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
(2)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
4 . 宋代出台一个政令,皇帝要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共同制定政策。如果皇帝发布未经中书省宰相副署的诏书会被视为无效。这说明当时
A.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B.皇帝权力有所削弱
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的作用D.行政效率出现下降
5 . 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君主专制。但是在这种制度下也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局面,也产生了对世界贡献巨大的四大发明。这使我们不得不用另类眼光来看待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之际,以‘道’自任的知识分子出现以后,首先便面临着如何对待政治权威的问题……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它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文彦博(注:宋神宗时三朝元老、枢密使)“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帝(宋神宗)“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帝:“士大夫岂尽以更张为非,亦自有以为当更张者。”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士”在商周时期指哪一类人?春秋战国之际,“士”的含义又是什么?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制约皇权的除了相权,还有什么力量?分别说明其为何能够制约皇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