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郡国皆掌治民,进贤劝功,决论检奸。(郡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岁尽遣吏上计,并举孝亲,郡口二十万举一人。

——摘编自《后汉书》

材料二   (监察御史)奉制巡按,持有制命、掌分察巡按郡县。

——摘编自《旧唐书》

(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敷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姓,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其吏在官公廉正已清直守节者,必察之;兵贪秽谄谀求名徇私者,亦谨而察之。

——摘编自《唐六典》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唐对地方监察管理的相同点。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宋至清前中期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公文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殷商甲骨卜辞中已有“令”“告”“册”等公文雏形,西周出现“命”“诰”“誓”等王命文书,分别用于授官赐爵、发布政令或训诫臣僚、征伐誓师等重要活动。但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公文文种及数量还很有限,较为系统的行文关系尚未形成。

——摘编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

材料二   秦统一中国后,就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制度,至此,上至帝号、皇帝活动、王侯官员,下至百姓,都有了统一称谓,各异的文字书写也统一为更加简洁的、能够更好适应庞杂公务的隶书,由此,上下一致的文书话语体系开始形成。隋唐时期,文书制度依托于三省六部制,发展出了相对成熟的制作规程、审核机制和运行流程。无论是“三省”之间的权力分工,还是执论制度、避讳制度、平缺制度、贴黄制度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唐六典》中规定:“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施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任何诸如随意改动、漏发错发、弄虚作假、盗用泄密等行为,皆会依据法典被施以惩戒。

——摘编自周光辉等《从文书行政到文件政治:破解我国规范治理难题的内生机制》

材料三   信息是历代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事关重大。宋代在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上,除章奏、面奏等历代类似的制度外,还有其独特之处。群臣面对、臣僚章奏、经筵议论乃至士民上书都是君主了解社情民意的途径。同时政府以行政、监察系统为主,财政、司法等专门机构为辅,建立起多层多途错落纵横的政绩考察途径来丰富信息搜集渠道。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强调时效,情报的最终汇聚点,是君主所在的“御前”。

——摘编自邓小南《宋代信息渠道举隅:以宋廷对地方政绩的考察为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文书制度的特点并简析文书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信息搜集渠道丰富的原因。
2024-04-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汉初,“丞相初置员吏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刺史对丞相负责,又叫丞相史。汉武帝时期,刺史“迁(监)部”,对御史大夫负责,“有常治所”。汉元帝时期,由御史中丞“督部刺史,总领州郡奏事”。刺史制度的演变(     
A.易造成官僚机构的臃肿B.适应了专制王朝统治需要
C.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D.解决了与地方豪强的问题
2024-04-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将明仁宗时期的内阁制与明成祖时期的进行比较,得出其变化有三:一是凡能入内阁者皆是品位尊崇之人,二是内阁(大学士)也有了自己的官属(下属)——中书舍人,三是内阁压抑六卿(六部尚书)。这些变化表明,仁宗时期的内阁(     
A.地位明显提升B.有效制衡君权
C.统揽六部工作D.代理皇帝批红
2024-03-0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独揽大权,一方面采取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如从建元元年到建元六年,短短六年之内,就罢免了卫绾、窦婴、许昌三位丞相;剥夺丞相“主臣”“除吏(任免官吏)”的人事大权等。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因削弱相权而带来的空缺,汉武帝提拔了一批出身低微但又才华横溢的文人、近臣,并让他们参与朝政,从而培养出了一批紧密团结在自身周围而又能与丞相为首的官品分庭抗礼的内朝官。

——摘编自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的研究》

材料二   明成祖永乐初年,阁臣的地位还较低,大都是些编、检、讲读之官,没有官署,行政上与诸司没有从属关系—“不得专制诸司”,阁臣主要奉皇帝旨意办事。……自宣宗后,入职文渊阁的大臣均相继晋尚书,且日后大学士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这些都标志着内阁成员地位的提高,也为阁权在其强势时期凌驾于部权之上提供了契机。……内阁根据上谕草拟诏救,但如果内阁认为上谕有假或不妥,则可以封还上谕,等皇帝再示明白之后方可草拟。

——摘编自张海英《明代内阁制度的盛与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内朝的原因及其与明代内阁本质上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的内朝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分析明代内阁制度的变化
6 . 隋朝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这说明该官员(       
A.认为郡县制不利于国家管理B.倡导废除租调进行税制改革
C.发现地方行政层级划分缺陷D.主张官职变法解决冗官问题
7 .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024-02-21更新 | 64次组卷 | 120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分裂动荡导致专制权力产生B.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C.武力夺取政权有利于国家统一D.君主专制是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
2024-02-11更新 | 316次组卷 | 184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西区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汉承秦制,但汉代丞相一职的名称和职权却发生过多次变动(见表)。据表可知,汉代(       
汉惠帝时期不再设相国,改置左右丞相,名次以右丞相为先。
汉武帝时期增加大批侍从和随员,将听事地点从外朝迁移到内廷,内廷确定之后再交与丞相去办。
汉昭帝时期霍尤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辅政,此时大将军权越丞相之上。
汉光武帝时期加强尚书台的权力,丞相改称司徒,掌民政、考课、建议、制度等事。
A.相权日益加强威胁皇权B.中央决策主体不断发生变动
C.中央机构形成制衡机制D.集权体制影响中枢职务调整
2024-02-0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嘉靖、万历年间,在朝位班次方面,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各以吏、户、礼、兵、刑、工的次序,排列先后。大学士为加衔,本应屈坐六部尚书之后,而此时朝位班次却居六部之上。这一现象(     
A.助推内阁成为法定行政机构B.体现了内阁权力膨胀
C.实现了中枢权力的相互制衡D.削弱了皇权专制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