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5 道试题
1 . 如图是明朝“照刷文卷”的流程。“照刷”即检查、查核的意思,“文卷”主要指中央和地方的公文案卷。据此可知,照刷文卷(     

A.削弱了地方监察机构的权力B.有利于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C.突出中央与地方间权力制衡D.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机制
2 . 魏晋时期,州郡拥兵,刺史、郡守多带将军号。同时,以军将为都督,或都督一州、数州、一郡、数郡,而都督兼领州刺史、郡太守,既统军事,又理民政。这表明魏晋时期(     
A.职官设置双轨制B.政权更迭频繁C.地方政权军事化D.中央集权加强
7日内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T8联盟)(一)历史试题
3 . 下面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地方行政区划
秦朝郡一县
汉朝州一郡(国)一县
唐朝道一州一县
宋朝道(路)一府、州、军、监一县
元朝行省一路、府一州一县
明朝省一府一州一县
清朝省一府、直隶州一县、散州
A.一级行政单位变化较小B.州的行政地位不断提升
C.划界原则依据山川形便D.县的行政地位十分稳定
2024-05-11更新 | 20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传世文献和近百年出土的秦汉简牍看,当时“文书行政”空前发达,官文书在制作、收发、办理、保管等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制度,其种类和数量都甚为可观,由此成为重要的行政工具,承担着庞大帝国各项事务的管理职能。正如东汉王充所云:“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秦汉特别是汉代官文书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诏、策、敕、玺等皇帝下行文书;二是章、表、奏、议等官吏上行文书;三是一般官府往来文书。此外,秦汉还有各类司法律令,以保证社会各种关系、各项事务的处理有可遵循的标准。

——摘编自郗文倩《秦汉以文书治天下》

材料二   宋代朝廷与地方之间有多种沟通途径。朝廷决策,既建立在地方信息基础之上,也依靠地方官员去执行。

朝廷信息下达,除政令文书外,重要途径之一是邸报,也就是政府公报。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情报,皇帝的诏敕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报,官员的任命、赏罚,地方、部门与臣僚的章奏文报等。许多地方官员都是通过邸报知晓中央信息。宋代的地方体制,最高层级是作为监察区划的路;下面有州郡和县两个地方行政层级。朝廷、路分、州郡,都会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和监督。考察结果上报至中央,人事部门汇总比对,决定奖惩。

——摘编自李全德《信息与权力:宋代的文书行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文书治国的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文书行政发展的影响。
2024-05-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新高考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状况的表述,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②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③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④掌内外藩蒙古、回部及诸番部,制爵禄,定朝会,正刑罚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①②④D.③④②①
2024-04-29更新 | 133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两宋时期,几乎每位皇帝在位期间都会成立专门的编修机构,将此前以皇帝、宰相和枢密使名义颁布的“诏”“敕”“宣”进行整理,删削繁文,统一相关指示,编成综合性的通行《编敕》。这一做法旨在(     
A.完善律令体系B.加强基层自治C.规范行政治理D.强化君主权威
2024-04-2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024·全国·模拟预测
7 . 我国的出土文献材料中,有很多关于秦汉庶民的姓氏名号,但往往是记名不记姓氏,甚至出现“汉人不以改姓为耻”,秦汉时期姓氏变更现象屡见不鲜。上述现象可以用于说明秦汉时期(     
A.贵族政治影响日益衰弱B.政治秩序得到稳固
C.儒家伦理主导大众心理D.社会阶层分化明显
2024-04-17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8 . 如表描述了古代中国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文书的演变过程。这一变化(     
朝代主要种类
秦代“制”(重大命令)和“诏”(一般命令)
汉代策书、制书、诏书、戒书、诏记(皇帝亲笔书写)
唐代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论事敕书、敕旨、敕牒,还有皇太子的“令”和亲王、公主的“教”
明清(在以前基础上)增加了“谕旨”;雍正年间明发谕旨和寄信谕旨,区分了例行文书和机密文书
A.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体现了文书行政管理的严密
C.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D.反映了官僚政治的日益成熟
2024-04-17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之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提取一个观点(可根据材料的全部或部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4-05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024·全国·模拟预测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统一后,以丞相王绾为代表的大多数官僚认为:“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独驳众议:“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唐初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几乎是一边倒,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明末清初,多数人在肯定郡县制的前提下,也指出郡县制的弊病。顾炎武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这说明这个时期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从分权与集权的高度去认识分封制与郡县制。

——摘编自冯辉等《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斯、柳宗元、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分封和郡县之争的本质及原因。
2024-04-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