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8 道试题
1 .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024-02-21更新 | 86次组卷 | 122卷引用:2018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同步练习: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分裂动荡导致专制权力产生B.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C.武力夺取政权有利于国家统一D.君主专制是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
2024-02-11更新 | 363次组卷 | 184卷引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秦朝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如果容许这项制度以原来的法家方式去实现,那么它不可能维持这么久。在汉代,上层行政控制与基层自我管理的行为标准结合起来,才使中国具有得以生存下来的那种坚定性和灵活性的必要结合。据此推断(     
A.汉承秦制得以严格落实B.秦朝政制在汉代损益传承
C.汉初国家权力深入基层D.汉代政制有儒道共生特征
2024-02-08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既是按照内在逻辑自主生长的具有突出连续性的历史,又是不断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的具有突出创新性的历史。伴随着连续性而来的文化积淀为文明创新提供了厚重积累,创新产生的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技术为文明连续提供了不竭动力。连续性和创新性互动,静水深流和波澜壮阔交织,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的精神气质。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阅读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围绕“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2-0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三)历史试题
5 . 如图为宋中央官僚机构的运行方式,由此可见,宋朝政府运作推崇宋:二府三司(     
A.强干弱枝B.崇文抑武C.内轻外重D.事权分立
2024-02-03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内乡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知识背默大赛历史试题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代管理军籍的军府称骠骑府,炀帝时改成鹰扬府,州郡地方官与军府无相互统领关系,隋代统领地方州郡兵的都尉,也与地方无关。唐代前期的地方军事力量以府兵为主,唐代州县官员中,刺史被明确规定具有与军事行动相关的职权。代宗朝规定,州级政府与折冲府共同拥有对隶属于地方户籍的府兵的管辖权,府兵户籍必须同一般民户一起登记,归州县所管。“凡发府兵,皆下符契,州刺史与折冲勘契乃发。”在州级场合,刺史遇到突发军事事件时,可以先自行发兵,但必须呈报中央。此外,府兵的招募工作也有州县级政府担任,这种有地方官和折冲府共同进行的府兵军事管理机制,相互监督,使军权得到有效的发挥。

——摘编自夏炎《唐代刺史的军事职掌与州级军事职能》


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州级政府对府兵管理权限的变化。
2024-01-23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4 变化、趋势类非选择题(含答题模板)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7 . 给事中在唐朝门下省负责审读奏章、驳封制敕、听讼断狱、考核官员、上书言事等, “具有集谏官、宪官、法官的某些特征于一身”的特点。据此可知,唐朝给事中的设置
A.改变了中枢决策方式B.旨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有利于规范中央行政D.利于扩大政府选官范围
8 . 汉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此外,汉朝还实施分封制,但此时的分封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有不同之处。其“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A.诸侯国实力较为弱小B.宗法观念的明显淡化
C.分封的经济基础不同D.中央集权的形式迥异
2024-01-17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末历史试题
9 . 《后汉书》载:“时(公元188年)……(刘)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焉议得用。出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州任之重,自此而始。”据此可知,东汉刺史制度的调整(       
A.源自于地方局势的动荡B.导致州牧与刺史相制衡
C.目的在于打击地方豪强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治理
2024-01-16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24届高三1月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先后出现多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理路,邓小南倡导的“活”的制度史即为其中代表。所谓“活”的制度史,按照邓小南定义,是指“一种从现实出发,注重发展变迁、注重相互关系的研究范式”。这种研究理路,“不再拘泥于典章的梳理,转而同时注意其功能与效用,注重动态的实施方式与运作过程”。“活”的制度则依附于现实政治而生,变动不居。关于此邓小南提示了两个视角。其一,作为“过程”的制度史。她认为,“官僚政治制度不等于静止的政府型态与组织法,制度的形成及运行本身是一动态的历史过程,有‘运作’、有‘过程’才有‘制度’,不处于运作过程之中也就无所谓‘制度’”。这里的“过程”其实包括两重含义——历史性和现实性。其二,作为“关系”的制度史。“所谓‘关系’,既包括一制度与它制度相互之间的外在关系,也包括决定制度本身性质的内在关系。”

——摘编自孙正军《何为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三种理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就“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