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与唐人口密度最低地区比较

(单位:人/平方千米)

西汉
郡国密度今地密度今地
郁林0.56广西0.06辽宁
合浦0.81广西瓜伊沙西庭0.16新疆
牂柯0.84云南肃甘0.33甘肃
南海0.96广东灵盐夏胜0.59宁夏、陕西、内蒙古
交趾1.02越南0.64广西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材料二   唐玄宗时期新建州县

时间新建今属时间新建今属
735年巴川县四川741年尤溪县福建
736年汀州福建742年青阳县安徽
737年唐城县湖北743年唐年县湖北
738年明州浙江752年太平县安徽
740年歙州安徽754年浦阳县浙江

——摘编自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至唐人口密度最低地区的变化,并进行简要分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玄宗时期新建州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反映的实质。
今日更新 | 1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4·湖北·一模
2 . 魏晋时期,州郡拥兵,刺史、郡守多带将军号。同时,以军将为都督,或都督一州、数州、一郡、数郡,而都督兼领州刺史、郡太守,既统军事,又理民政。这表明魏晋时期(     
A.职官设置双轨制B.政权更迭频繁C.地方政权军事化D.中央集权加强
7日内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第二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3
3 . 辽国没有宰相群体,而是参照汉代“三公”设立“三师府”,三师府官员皆有实权,常以同姓王、异性王任之。金朝海陵王时期,改三省制为一省制,这一做法后为元朝所沿用。由此可知(       
A.政权更替引发局势动荡B.国家治理注重因地制宜
C.民族交融推动制度沿革D.国家统一得到广泛认同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学界先后出现多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视角:

角度内涵
邓小南的“活”的制度史提出应从过程、关系等视角关注古代政治制度运作的路径和流程。“过程”包括历史性和现实性,前者强调不同朝代间制度的关联;后者重视实际运作中的制度面貌。“关系”既包括制度与其他制度相互的外在关系,也包括决定制度本身性质的内在关系。
阎步克的制度史观立足法定成文制度,致力于挖掘政治制度或政治体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巨大意义,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侯旭东的日常统治研究强调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进入观察,揭示以往或被忽视的制度现象。

——摘编自邓小南《走向“活”的制度史》、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等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说明须有两个以上史实依据,逻辑清晰,且要有结论)
2024-05-1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真宗想让驸马成为加宰相衔的节度使,当时一位门下侍郎反对道:“赏典之行,须有所自,保吉(驸马之名)因缘戚里,无攻战之劳,台席之拜(升任宰相),恐腾物议。”宋真宗“再三问之’’也无法改变其态度,最终妥协。这说明当时(     
A.皇权深受相权牵制B.宰相仅为名誉头衔
C.谏议机制发挥作用D.皇帝尊重社会舆论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取代贵族领主的最早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西周时期,由于是以周为核心的部族联盟灭掉了商朝,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由此形成了以“封邦建国,屏藩周室”为核心的分封思想。全国各地被成百上千个邦国所分割,他们虽然名义上有一个共主——周天子,可在邦国之内却独立行使统治权,兵役、劳役等事项周天子无权过问。而秦末汉初之时形成的新型分封思想,则是主张分封制、郡县制并存的一种政权构建方式。分封的诸侯国总是或多或少地要受中央政权的干预与制约。此外,新型分封思想主张下的诸侯分封仅限于同姓子弟。几十年后,“七国之乱”爆发,分封的诸侯国由此经历了大的转变。

——摘编自刘文超《试论秦末汉初的新型分封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以后中国行政建制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周分封制与汉初封国制的异同。
2024-05-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史载,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其税制也为唐朝所继承。但明清之际却有史学家提出,隋朝的富庶,连汉唐的极盛时期也无法与之媲美。隋朝的“富庶”最可能得益于它(     
A.厉行“大索貌阅”B.强调“藏富于国”
C.改良了农业工具D.开创了义仓制度
2024-04-29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两宋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城市工商业发达,市井文化日趋繁荣;另一方面延续自南北朝隋唐而来的士人城居之风使得文人士大夫居城者明显增多。由此,士庶之间、清雅文化与市俗文化之间呈现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的关系,这构成两宋城市文化的基本格局。由于士大夫拥有核心政治资源,掌握着文化霸权的仍然是官而非商,市民阶层处在士人阶层之下,属于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臣民。由于文化强势之最终仍有赖于政治资源,还衍生出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在文化地位上产生相应层级差别的有趣现象。两宋城市文化发展,承续并巩固了唐代以来,文化资源集中于城市所带给专制国家在文化上前所未有的控制权,并从各方面影响着村落世界。

——摘编自包伟民《两宋“城市文化”新论》

材料二   11世纪欧洲城市开始兴起,城市居民以移民和原住民为主,二者是以城市特许状为纽带确立的共同体。城市特许状是城市居民通过种种争取自治权的斗争,从封建主手中得的契约,这意味着共同体的事由全体成员做主。12世纪,由于城市管理需要,罗马法在欧洲复兴;中世纪晚期,市民阶级形成,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市民政治文化的生成,孕育了现代国家的雏形。特许状是一纸契约,赋予城市居民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市场意识等新的经济理念在城市诞生,现代会计、金融、公司制度等近代经济文化在中世纪城市得到初步发展。这促进了16世纪欧洲文明的凝聚成型。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古代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差异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武帝去世后,继位的昭帝年仅8岁,外戚霍光以大将军身份秉政,领尚书事。西汉后期如外戚王莽等,也都是以大将军或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身份执掌中央大权。上述现象反映出(     
A.军功阶层长期把持朝政B.汉匈之间战争绵延不绝
C.中央行政中枢权力调整D.外戚宦官交替执掌政权
2024-04-18更新 | 32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 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元代疆域辽阔,民族众多……行省在忽必烈时期能处置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更是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但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职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中的“大居正之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
(2)材料二中的“安宁之术”是指哪一制度? 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上述制度的各自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度的积极影响。
2024-04-09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