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多维视角下的隋代政区改革

高祖(文帝)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洎(到)于九载,廓定江表,寻以户口滋多,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察。

材料二  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          

——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结合材料一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解读材料二的观点,你认为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演变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补充一种因素,说明理由。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某学者指出:“它既非中原王朝的传统,也并非少数民族的旧制,而兼有少数民族地方管理与中原监察传统的因素,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组合较合理的结构,即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当地呈现着地方分权。”材料中的“它”最可能指的是(       
A.元朝的行省制B.秦朝的郡县制C.西周的分封制D.清朝的理藩院
3 . 下面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地方行政区划
秦朝郡一县
汉朝州一郡(国)一县
唐朝道一州一县
宋朝道(路)一府、州、军、监一县
元朝行省一路、府一州一县
明朝省一府一州一县
清朝省一府、直隶州一县、散州
A.一级行政单位变化较小B.州的行政地位不断提升
C.划界原则依据山川形便D.县的行政地位十分稳定
2024-05-11更新 | 26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的社会治理重视根据理学宗旨整饬基层教化,强调敦厉风俗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然而,进入雍乾时期,地方政治因人地矛盾升级而亟须革新,皇帝在用人铨选方面也有所变化。雍正、乾隆不再推崇康熙时期颇受重视的理学官僚治理模式,诸如水利、农桑等较为专门性、技术性的知识,亦被视作为官之必需。为实现个人政治价值,部分理学官僚开始在处理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目光延伸到河工、漕运等技术领域,实现了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的转变。自洋务运动开始,大量的新式技术官僚涌现。他们作为18世纪技术官僚的后辈,既是传统封建官僚体系中的新元素,也是近代西方科技向中国渗透的过程在制度上的反映。

——摘编自张少娜《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清雍乾时期地方治理模式的转型》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实行以“通才”为标准择优录取的原则。由于牛津、剑桥等贵族学校以培养通才著称,因此高级文官出现了贵族化的趋向。科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长期处于文官队伍的中下层,使许多部门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福尔顿委员会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调整文官分级制度,专家科技人员自成一类称“科学类”。另外还设立专业技术、训练、法律、警察等十大类。此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彻底打破通才体制,而且政府机构臃肿也严重束缚着行政效率。

——摘编自阎铃铃《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官僚和技术官僚的共同之处,分析清朝部分理学官僚转变为技术官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并简评其实施效果。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今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启示。
2024-05-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统治的需要不断变革。如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变化情况。这反映出秦至唐末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
两汉东汉形成“州一郡一县”三级制
隋朝废郡,地方行政重新回到两级制
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政府执政能力和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困局与探索D.地方行政架构复杂多变无规律可循
2024-05-0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6 . 历史上,我国地方行政建制曾多次进行改革。下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其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一郡一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多变且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7 . 如表反映的是北周至隋的地方行政区划层级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北周宣帝大象二年(580年)2115081124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2115381011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190903
A.“户不满千,二郡分领”B.“罢废诸郡,以州统县”
C.“存要去闲,省并州县”D.“户口滋多,析置州县”
8 . 唐初的三省制中,尚书省位在中书、门下两省之上,唐太宗时一方面有意减轻、以致架空尚书仆射的职掌,一方面委派亲信重臣主持门下省工作,更设立政事堂议政制度。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门下省地位防止宰相专权B.加强审核职能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C.尚书门下相互制约以维护皇权D.整合尚书门下两省以提高行政效率
9 . 皇帝颁布的文书,被冠以“制书”、“诏书”等尊美之称, 臣子被要求无条件地贯彻执行皇帝的诏书,即“谨奉诏”。臣子“奉诏不敬”、“奉诏不谨”则是相关律令明文规定的罪名。在汉代的历史记载中,类似材料不胜枚举。这说明汉代(     
A.专制集权遭到严重破坏B.皇帝力图维护君权至上
C.实现了控制臣子的目的D.以法家思想治国的趋势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皇权至高无上,然而皇帝精力和能力也有限,需要官僚机构来执行。中央政府的官僚首领就是“宰相”,其权限有大有小,其名目各式各样。但这个职能及官职始终是存在的,因为这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必需的。汉武帝即位后,开始抑制丞相权力,主要是采用选拔内朝官来与外朝的丞相及其政府相抗衡乃至取代其权力。到隋唐时,原来掌管文书的内朝官员尚书已经完全成了外朝官,成了集体宰相。到了宋代,原来内朝司军政的枢密使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称二府,又成了外朝官。明朝废掉丞相,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但实际皇帝身边的近臣又少不了,于是皇帝身边的大学士又承担了议政及宣达的职司,形成所谓内阁。清代,大学士又被皇帝身边掌握军事机要并在皇帝指挥下办理军务的军机处所代替,军机大臣成了实际上的宰相。但同过去宰相权柄相比要小多了。

——摘编自宁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改革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主要手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秦到清朝皇权与相权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