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8 道试题

1 .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当时管理E区域的机构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枢密院
2024-03-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内乡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知识背默大赛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朝代

中央行政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先秦

_______

______

秦朝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汉朝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魏晋南北朝

______

唐朝

______

______

御史台

______

宋代

______

______

通判、台谏合一

提点刑狱司

元朝

______

______

御史台

明朝

______

废行省,设三司,督抚制度

省(承宣布政使司)→府→县

中央:都察院

地方:提刑按察司

厂卫制度

清朝

______

省→道→府→县,督抚制度

理藩院;改土归流

沿袭明朝

2024-03-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内乡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知识背默大赛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雨泽奏报

康雍乾时期逐渐形成雨泽奏报制度,皇帝要求各级官吏按期以奏折的形式上报地方各地雨泽等相关信息。该制度直至清末仍发挥作用。

皇帝谕旨

康熙谕旨:每岁于直隶各省,凡雨旸期候、丰歉情形,莫不留心访察。虽在僻远,必务周知。

雍正谕旨:凡地方水旱灾极,皆由人事所致。或朝廷政事,有所阙失,若督抚大吏,不修其职,或郡县守令,不得其人。

乾隆谕旨:直省旬月奏报雨雪。

官员奏折

苏州织造李煦奏:六月十八日已得甘露,近复露足……惟山田高壤插莳稍迟者,约有五六分收成。目下米价亦平,粗者七钱上下,细白者九线、一两不等。

开封等八府暨郑许等七州并所属各州县奏:四月十七日巳时起至面时大沛甘霖……臣复委员分路查勘,得雨盈尺,四野沾足,民心大悦……此诚皇上亲赐祈祷,精诚上格之所致也。

直隶总督那苏图奏:各处麦苗……长者五六寸,短才二三寸,保定一带……现在地尚潮润,若月内再得时雨,二麦均可有收,设天时难定,必需豫东二省麦接济。查上年麦收甚歇,所拨二十万石之数,已足敷用,似可照上年之数办理。

——摘编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圣祖实录》《清世宗实录》《清高宗实录》等

(1)分析说明雨泽奏报制度的功能。
(2)指出影响雨泽奏报制度运行实效的因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驿道不仅遍布中原地区,而且横贯欧亚,旁及中、西亚的察合台、伊利汗国。一度断绝的中西传统商道及中原北方民族贸易之路借此得以恢复。沿着商道东行的外国商人,来自君士坦丁堡、波兰、奥地利、俄国、威尼斯、热那亚、西亚、中亚等地。从欧洲到中国路途遥远,沿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险恶,他们能携带大批金银珠宝、药物、毛料等商品来到中国,得益于驿道。驿站的直接或间接帮助,使欧亚国际商队长途贩运活动再度兴盛。《马可波罗行记》《通商指南》《柏朗嘉宾蒙古行记》等对这一时期的中西交往做了大量记录和描述。

——摘编自吴慧主编《中国商业通史》(第三卷)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驿道发挥的重要作用。围绕“元朝中西交往”这一探究主题,请补充除文献史料外其他类型的实物史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与唐朝相比在边疆治理方面的进步之处。
5 . 宋神宗时,陈执中(仁宗时宰相)的儿子陈世儒之妻李氏杀其婆母,而陈世儒“知而不发”,时任监察御史里行的蔡确主张陈世儒应连坐。神宗说:“执中止一子,留以存祭祀如何?”蔡确说:“五刑之属三千,其罪莫于不孝,其可赦邪?”竟判处陈世儒及李氏极刑。这说明(     
A.司法实践排除了伦理观念的影响B.监察制度日益完善
C.皇帝的司法权受到一定程度限制D.君主专制制度弱化
2024-03-08更新 | 192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东亚长期存在以朝贡体系为特点的国际秩序,这一国际秩序以天下观、朝贡体系二位一体为历史逻辑。天下观是自先秦逐步形成的涵括中国和“四夷”的空间和秩序观念,朝贡体系是天下观理想模式的现实映照,二者互为表里,不能相互脱离。朝贡体系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其制度及背后的观念并非一成不变。朝贡体系中的册封制度从封赐爵位到不断添加内臣化官爵、再到仅封爵位,从“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到清朝划分朝贡诸夷和通商诸夷等,都显示了内外观念的逐渐变化。而民国时期从华夷观念走向“五族共和”和“中华民族是一个”,体现了中国已经从内部完成了对天下观、朝贡体系的历史逻辑的超越。

——摘编自黄纯艳《朝贡体系维护了古代东亚和平》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2-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0级)高二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7 . 唐初地方行政制度实行州县二级制,在职官设置上严格遵守《职员令》和《官品令》。唐中央还依托交通干线将三百余州分属十道,以道为纲,整理各州地理、人文情况,以及户口、赋税、田亩等信息,并派遣“使职”处理一些专项事务。“道”和“使职”的设立(       
A.是地方机构设置随意化的体现B.旨在适应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C.为政令的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D.奠定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2024-02-2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0级)高二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8 . 【古代县级政区的沿革】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县级政区,有县、侯国、邑、道四种类型。县分为一般的县和陵县、奉郊县。侯国与邑则兴废无常。道是设在边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政区,集中在西北和西部诸郡。从晚唐开始,出现新的县级政区名“军”“监”。“军”在唐时属军事系统,只管军队,多设在边区。宋代“军”则演变成为地方行政单位,不仅设在边区,也设在内地。 “监”是宋代国家经营的矿冶、铸钱、牧马、制盐等专业管理机构,与国家财政收入关系很大,地方官无法兼管,故划出一定区域由“监”管辖。明代的卫所、土司有些相当于县。据研究,现在仍有六十个县名沿用着秦汉时期的名称。

——摘编自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

材料二   中国部分王朝县级政区的增长表

朝代

标准年份

县数

县级政区数

公元前8年左右

约1000

西汉

公元 140年

1314

1587

公元740年

1573

北宋

公元1102年

1234

1297

公元1582年

1138

1427

公元1783年

1290

1442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县级政区的演化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县级政区的特点并分析其变革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共发生哪些变化。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2024-02-26更新 | 4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制度建设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注重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国家治理。摘编自《中国通史》
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各项制度既前后相继、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持续变革。摘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
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
(拓跋魏)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
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制度建设”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