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A.充分吸取了秦汉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
B.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
C.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
D.为此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埋下制度伏笔
2023-08-30更新 | 204次组卷 | 4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唐朝时,尚书省在公文运作中实行严密的管理和审查制度,即勾检制度,主要监察公文的规程和时限、文案归类整理和署名及公务施行的日辰等。勾检制度的实行(     
A.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实现了监察体系的完善D.进一步分散相权
3 . 宋太祖鉴于五代枢密院权力过大的教训,将枢密院直接统兵权划给三衙,枢密院掌兵籍、虎符,有发兵之权,而不统兵。三衙有统兵之权,而不能发兵。兵部仍作为中央军事机构留存,但权力有所削弱。这表明,宋代(     
A.官员任免随意性强B.建立严密规范的监察体系
C.武将政治地位低下D.防范君权面临的潜在危险
2023-08-29更新 | 1083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这些措施表明秦汉时期(     
A.民族交融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中央集权的加强D.地方自治的萌芽
5 . 如表为西汉时期丞相出身简表。

出身

前期

中期

后期

功臣

10

3

0

功臣子

3

5

0

外戚宗室

0

3

1

掾史文吏

0

8

2

经学之士

0

1

10

这反映出西汉时期(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C.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D.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
2023-08-25更新 | 92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临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明初废除行中书省后,分设三司,三司彼此不相统属。省内重大政事,都要由布、按、都三司会议,报中央批准后,才能推行。在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时,三司容易互相推诿,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巡抚制度正是为弥补这一缺陷而产生的。这反映出(     
A.三司长官懒政、怠政B.三司分权不利于治理
C.应给地方更大自主性D.制度设计应兼顾效率
2023-08-23更新 | 1235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可幻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宋代路、州、县三个层级具有上下领属关系,但路一级诸监司(帅、漕、宪、仓)互相牵制,事权分化,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可见,宋代地方制度 (     
A.基于藩镇体制框架适度优化B.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C.形成更有效的地方治理模式D.消除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
2023-07-30更新 | 565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唐朝与元朝对汉中地区的行政区划图。元朝调整行政区划意在(       
A.推动民族交融B.加强中央集权C.便利南北交通D.开发边疆地区
2023-07-2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中国某个朝代政府架构变化的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唐完善了三省六部制B.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
C.明成祖设立内阁制度D.清雍正帝建立军机处
2023-07-26更新 | 27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北宋初年设立的某官职的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该官职名称及设置目的分别是(     
A.通判:加强中央集权B.知州;增加地方财政开支
C.知县:减轻地方军费D.宰相: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2023-07-26更新 | 577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