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4 道试题
1 . 据《后汉书》记载: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中朝成为中央行政中枢B.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
C.中书省总理全国的政务D.内阁是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2024-02-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历代政治管理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如表所列信息,按出现的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乡里制度、上计制、尚书台
州县二级制、大索貌阅、政事堂
夏小正、小行人、“铸刑书”
六科、提都四夷馆、户帖制度
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2024-02-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分期,不同的学者有不同划分。有学者认为先秦是中国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秦汉是中华文明形成时期,魏晋至明清是中华文明的巩固发展时期。有学者认为先秦是中华民族多元共生阶段,秦汉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初步形成时期,魏晋至宋元是中华民族交融时期,明清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最终形成时期。有学者认为秦汉至明中叶是佛家文化传入并与本土文化碰撞交融时期,明末清中是中华文明与异质西方文化交流过程。

——综合费孝通等学者的观点

选择上述一种历史分期,利用中国古代史知识阐述其分期依据。(要求:可以赞成、修改或另提出一个划分分期,并阐述理由,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2-04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浙江卷03)(21+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4 . 秦代就有御史监郡的传统,由中央的御史府派御史常驻郡中。汉初延续了这项制度,但是后来发生了监郡与被监者同流合污的现象。于是汉朝皇帝开创了一项新的中央巡视制度,该制度是(     
A.“上计”B.“大计”C.察举制D.刺史制
2024-02-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选考)历史试题
5 . 《宋书·地理志》:“地理参差,其详难举,实由名号骤易,境土屡分,或一郡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巧历不算,寻校推求,未易精悉。”这反映了(     
A.郡县制流传的时间比较长B.郡县制管理的实际执行比较复杂
C.官方史书对地方郡县的记载比较模糊D.地方行政区划变动比较频繁
6 . 南北朝以来,“百室之邑可以成州,三户之民可以成郡”,机构臃肿,冗员过多。面对这种情况,隋文帝下令(     
A.大索貌阅,重核户籍B.划分十道,监察有力
C.授权御史,强化考核D.废除郡制,以州统县
7 . 秦始皇改“命为制”,令为“诏”。又,《文心雕龙·章表》:“秦初定制,改书曰奏。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这反映了秦汉(     
①是文书行政管理的创始阶段   ②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③文书分类有尊君卑臣的色彩   ④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发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 . 中央集权的强弱影响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下列汉代地方行政示意图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2024-01-3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为10道,后增至15道,其分布变化如图1和图2,这反映了唐朝(     
A.地方行政区划反复调整B.藩镇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C.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监察D.政府加强对边疆的治理
2024-01-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变化表

时期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
/县、道
/郡、王国县、道
魏晋南北朝郡、王国
唐后期五代道(方镇)府、州
府、州、军、监
布政使司(省)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乾隆)二十二年更定保甲之法:一、顺天府五城所属村庄暨直省各州县乡村,每户岁给门牌。十户为牌(奇零散处,通融编列),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三年更代。十甲为保,立保长,一年更代。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

—《清朝文献通考》卷19《户口一》

材料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①②所对应的高层政区名,并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写出“保甲之法”的内容,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制度在我国基层治理演变过程中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2012年至2017年),我国在“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方面取得的成就。
2024-01-2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