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秦变周法,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置尚书于禁中,有令、丞,掌通章奏而已。汉初因之。武、宣之后,稍以委任。及光武亲总吏职,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府,尚书令为端揆之官。魏、晋以来,其任尤重,执宰相之职。皇朝武德中,太宗初为秦王,尝亲其职。

——改编自《唐六典·尚书都省》

结合材料和所学,评述尚书令从中朝走向外朝的历程。
2 . 唐初吸取隋亡的教训,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谈及贞观之治,既有唐太宗、魏征等人的自觉,更有中国制度的功劳。魏征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以下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唐太宗大兴文治,改革兵制B.魏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
C.枢密院掌管军政,分割权力D.门下省下设有六部,分工处理政务
2024-05-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初,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杨尚希上奏说:“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需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引自《隋书·杨尚希传》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自秦代以来就重视采取合适的民族政策。一般而言,少数民族居住在边疆地带,这些地带为了防御的需要,常常设置有军管型的行政组织,这些组织往往与少数民族的特殊行政制度结合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土司制度兴起于元朝,是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政策上的一大变化。从秦汉以至唐宋时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上是羁縻政策。土司制度则比羁縻政策进了一层,变间接统治为直接统治。土司统治比较起郡县制来,自然是一种落后的社会形态。而且从实质上说来,土司统治是一种半割据状态,与中央集权制是水火不相容的。经过再进一步的改土归流,土司制度就转变为正式的郡县制了。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杨尚希上奏”的具体问题。结合所学,指出隋朝解决这些问题的政治实践及影响。
(2)结合所学,列举汉代和唐代“军管型的行政组织”各一例。根据材料二、概括土司制度带来的在少数民族政策上的“一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简析明清时期“改土归流”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2024-04-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何调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使地方长官既拥有相对集中、足以应对突发事变的权力,又不使其权力尾大不掉而违背中央集权的原则,是历代统治者反复思考的一大难题。而这一难题在清朝得到了相对完美的解决。“相对完美的解决”主要是指(     
A.军机处的设立B.总督、巡抚制度的固定
C.京察和大计实行D.省、府、县三级的形成
2024-04-3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学习中国古代史,常见“汉承秦制”、“唐承隋制”、“宋承唐制”和“清承明制”等历史概念。透过相邻、相近朝代历史的相似性,可以窥得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某些特点和规律。如表中,例证与历史概念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历史概念例证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刺史制度
“唐承隋制”三省六部制、租调役、户籍制度
“宋承唐制”政事堂、台谏合一、征收两税
“清承明制”内阁制、巡抚制度、考满和考察
A.①B.②C.③D.④
6 . “傅”是汉代中央在诸侯国设置的官职,下表是西汉时期部分“太傅”设置情况统计。据此可知“太傅”的设置是出于(     
西汉王国太傅表(部分)
时间太傅名个人出身或素养任职国
文景辕固儒者清河
武帝夏侯始昌通五经,以《齐诗》、《尚书》教授昌邑
宣帝庆普儒生东平
A.重用儒生确立儒学正统地位B.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
C.完善察举制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引领向学风气推动基层教化
2024-04-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以后的两千年,中央集权程度一步一步走向强化,行政区划本来是地方政府的施政区域,到了宋代以后,已转变为中央官员的施政分区,中央集权制此时也达到巅峰状态,因此元代以后,分裂局面已不再出现。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将行政区划转变为“中央官员的行政分区”的举措,并概括这些举措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并指出清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地位。   
2024-04-2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下表所列信息,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A.③②④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
2024-04-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郡国皆掌治民,进贤劝功,决论检奸。(郡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岁尽遣吏上计,并举孝亲,郡口二十万举一人。

——摘编自《后汉书》

材料二   (监察御史)奉制巡按,持有制命、掌分察巡按郡县。

——摘编自《旧唐书》

(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敷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姓,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其吏在官公廉正已清直守节者,必察之;兵贪秽谄谀求名徇私者,亦谨而察之。

——摘编自《唐六典》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唐对地方监察管理的相同点。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宋至清前中期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
2024-04-18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1
10 . 下图为汉末至隋唐门阀出身的官员在官场上所占比例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科举制的日益衰微B.士族开始弃政从商
C.专制皇权由弱变强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024-04-12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