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5 道试题
1 . 下表是《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对西汉诸侯国中“相”主要职能变化的相关记载。这反映出(     
时期主要职能
汉高祖时期在诸侯国中,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设置模式如中央
文景时期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
汉武帝时期侧重于在诸侯王国推行中央“汉法”
成帝时期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
A.中央集权的强化B.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转变
C.君相矛盾的缓和D.选官制度影响社会变动
2 . 历史学家陈苏镇指出:“在刘邦重建帝业的过程中,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显现出来,且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在东西文化尚未充分融合、战国时代的文化布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据此可知,作者意在强调(     
A.汉承秦制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B.郡国并行制存在时代合理性
C.东西文化差异决定汉初王国的设立D.大一统还未成为时代的趋势
2023-11-27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内阁大学士成了虚职,大学士又逐渐分为内外中堂。内中堂在军机处任职,负责处理机要事务;外中堂负责处理一些日常政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内阁机构权力膨胀B.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C.政府行政效率提高D.监察体制不断完善
2023-11-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宁陵县育华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旧唐书·宪宗本纪》和《新唐书·刘昌传》分别记载了宪宗时期门下省给事中韦弘景和崔植“封还制书”,但都因宪宗坚持而不得不奉诏执行的案例。这反映出唐宪宗时期(     
A.三省体制走向崩溃B.分权制衡机制失灵
C.门下省的地位下降D.君主权力得到加强
5 . 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是清代前期满洲贵族参与处理军国大事的制度,遵循“从来国家政务,惟宗室协理”的原则,参与的人皆是太祖、太宗子孙,他们成为皇帝依赖的群体,也是清朝前期皇权的重要分享者。由此可知,议政王大臣会议(     
A.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征B.表明清初满族贵族享有民主权利
C.恢复了西周的宗法体制D.是清朝集权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6 . 明代,中央对督抚的权力有两项规定:第一,地方重大事务的处理,最后的决定权不在督抚,而在朝廷和皇帝,督抚的权力是有限的。第二,督抚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并无佐贰官,具体政务是由布按二司按照制度的规定处理,督抚并不插手。这表明(     
A.督抚权力受到制度约束B.行省制度发生重大调整
C.君主集权统治达到顶峰D.中央政令执行出现异化
7 . 唐初,政事堂由门下省迁至中书省后,皇帝的意旨能够直接通过中书令很快地向下传达,中书省及中书令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明显。而侍中则由于减少了对诏敕的事先预闻,监督作用也相应削弱。由此可知,当时(     
A.监察职能受到相权侵夺B.中书省开始总理全国政务
C.三省制衡态势受到冲击D.尚书省的职能逐渐被削弱
8 . 北宋统一后,所有统县均直属中央,统县政区超过三百。取消高层政区的后果是中央的负担较重,且难以因地制宜地处理地方行政事务。暂时的弥补措施,是不断派遣各种朝廷使节监督、指导各种地方事务的执行。基于此弊病,宋代设立(     
A.通判B.道C.路D.三司
2023-11-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中国后,就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制度,至此,上至帝号、皇帝活动、王侯官员,下至百姓,都有了统一称谓,各异的文字书写也统一为更加简洁的、能够更好适应庞杂公务的隶书,由此,上下一致的文书话语体系开始形成。隋唐时期,文书制度依托于三省六部制,发展出了相对成熟的制作规程、审核机制和运行流程。无论是“三省”之间的权力分工,还是执论制度、避讳制度、平缺制度、贴黄制度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唐六典》中规定:“今册书用简,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用黄麻纸,敕旨、论事敕及敕牒用黄藤纸,其敕书颁下诸州用绢”“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既下,则署而行之”“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施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任何诸如随意改动、漏发错发、弄虚作假、盗用泄密等行为,皆会依据法典被施以惩戒。

——摘编自周光辉等《从文书行政到文件政治:破解我国规范治理难题的内生机制》

材料二   朱批奏折缴回之举肇始于清康熙朝,制度确立于雍正朝,乾隆朝又有新的补充发展,虽朱批“览”“朕安”一二字者亦需缴回,由此逐步形成了严格的朱批奏折缴回制度,并为以后所承继。清廷最初规定臣僚所存朱批奏折于下次上奏时趁便奏缴,其后改为按年呈缴,清末又改为年终交由军机处汇缴。朱批奏折需连同奏匣、奏夹、封套一并缴回,在京官员赴衙门,在外官员则赴该省督抚处呈缴,休致或降革官员则呈明该省督抚、该旗都统代缴。臣僚所存朱批奏折不得隐匿存留,违者严加惩处。

——摘编自项旋《皇权政治与信息控制——清代朱批奏折缴回制度考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至隋唐文书行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奏折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10 . 明清时期,中央对于督抚的安排有两个方面:第一,地方重大事务的处理,最后的决定权不在督抚,而在朝廷和皇帝;第二,督抚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并无佐贰官,具体政务由布按二司按照制度处理,督抚并不插手。这表明(     
A.郡县决策方式出现异化B.地方部门实现权力制衡
C.君主集权统治达到顶峰D.督抚权力受到制度制约
2023-11-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皖豫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