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5 道试题
1 . 给事中在唐朝门下省负责审读奏章、驳封制敕、听讼断狱、考核官员、上书言事等, “具有集谏官、宪官、法官的某些特征于一身”的特点。据此可知,唐朝给事中的设置
A.改变了中枢决策方式B.旨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有利于规范中央行政D.利于扩大政府选官范围
2 . 西汉王朝在今越南北部、中部设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越南境内发现汉城5座、汉墓230余座,其中汉墓绝大多数分布在红河平原和马江平原,往往与越南境内东山文化的土坑墓、船棺墓共存,墓主基本是包括郡县官吏在内的北方移民。这可用来说明,汉代(     
A.边疆地区社会文化的交融B.地方治理方式走向统一化
C.少数民族政权实现封建化D.中央对地方控制趋于加强
3 . 图1和图2分别是唐代“十道”分布图和“十五道”分布图。对比两图,其中的变化反映出(     

                                图1                                                                                                       图2
A.中央对地方监察力度不断增强B.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
C.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已超过北方D.藩镇割据开始形成
2024-01-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皇权专制政体实行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在皇权运用过程中,皇帝往往任用身边的亲信担负实际权责,以制衡国家正式机关。下列史实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元朝设立行中书省B.汉代设立中朝
C.明分行省权于三司D.秦设御史大夫
5 . 下面是元代宰相任期统计表。所示现象(       
官衔总在位时间平均每次任职时间平均每人任职时间
宰相整体12413月(1034年5月)20.6月(近1年9月)27.8月(近2年4月)
右丞相1290月(107年6月)29.3月(2年5月)34.9月(近2年11月)
左丞相866月(72年2月)17.3月(1年5月)21.7月(近1年10月)
平章政事4402月(366年10月)18.5月(近1年7月)22.3月(1年10月)
参知政事2819月(234年11月)13.2月(1年1月)14.1月(1年2月)
A.说明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B.体现出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C.折射出封建君主专制加强D.有效提升了国家治理效能
2024-01-07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按明制,除了发生重大变故而免朝,皇帝每日都得上早朝,接受文武群臣的朝贺,并现场裁决各衙门所奏事务。明代中后期皇帝不面议、不批答、不亲政,但偶尔批答、偶尔亲政,甚至时时别出心裁地驳回内阁票拟。这表明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异变B.君主与官僚集团矛盾加剧
C.封建专制制度趋于僵化D.内阁的行政权力迅速膨胀
2024-01-06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许济洛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模历史试题
7 . [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材料

唐政府中出现了一个根深蒂固的紧张局面:一方是隋唐从北方诸王朝继承下来的制度,一方是出于把它们应用于重新统一的帝国中远为复杂的形势的要求。唐代政府的各个方面都处于一个激烈变化的时期,这些继承的制度在此期间或被修改,或被更先进、更适用于新形势的体制所代替……这是一个使行政程序合理化、简化和效益化的时期,又是对行政活动进行法典化和正规化的时期。当时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长治久安怀着信心,致使政治家们都倾向于以全帝国适用的统一制度和社会行为的持久准则来考虑问题。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请以“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中国古代治理体系的特点

治理理念上崇尚“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局面
治国思想以儒学为正统和主脉
治理难度大
治理经验丰富
治理成就世所罕见

——摘编自夏春涛《中国古代治理体系的主要特点及当代启示》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国家治理”这一主题,从政治制度的角度补充表格中空白部分内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如何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环境相一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如何求得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配合,以创造农业发展的最佳背景,这就是秦汉隋唐政区与自然地理区域契合的原因。但是当政治需要超过经济动机的时候,政区的地理背景就被忽视了,比如元代行省与自然环境的背离。然而这种不合理现象也不能长期维持,所以明清以后又渐渐使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趋向一-致。

一一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论证。(要求:论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0 . 人类政治文明在不断的进步,继承和发展创新是进步的巨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美国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何亚华《以美国民主宪政为例看推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杈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四 今天(1940年2月20日)是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完致》

材料五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及其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民主政治”借鉴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原则?
(3)从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本质不同?
(4)概括材料四中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当时中国民主不同于欧美和苏联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5)据材料五,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世界政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表现。
2024-01-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