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长达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导致中国在族群融合的基础上走向集权并日臻完善:商朝和西周时期华夏族群从黄河中游向东、向南扩张,形成华夏文明核心地带;秦朝,华夏国家持续向南扩张,并以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取代分崩离析的封建体制;儒家世俗说教在汉代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此后在历代封建王朝依然保持其正统地位,教义也日趋复杂;唐朝及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均主要采用科举考试制度,使得士人地位上升,主导了地方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先秦至隋唐时期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3-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时,侍中成为中朝近臣,卫青以侍中身份“出入禁中、顾问应对”,后因其三次北伐匈奴有功,武帝“以青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上”,代行太尉职权。武帝临终时,又以侍中出身的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统领朝政。这反映武帝时期(     
A.军权政权呈现融合趋势B.中朝侵夺外朝权力
C.外戚参与朝廷中枢决策D.三公已经名存实亡
2024-03-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一     《周礼》记载: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

史料二     图中绘有山脉、河流、居民点,着重标出了9支军队的驻地、军队番号、防区界线、军事设施和行动路线。图幅中部的三角形城堡,是各支驻军的指挥中心。指挥城堡后面注有甲钧”“甲英的地方是军队武器、粮草的集聚地。

史料三   《晋书·裴秀传》记载,裴秀曾提出制图六体:一为分率(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道路距离),四为高下(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坡度起伏),六为迂直(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

材料二   东周时期地图多用于献祭或军事功能。《禹贡》中地理区分五服,不是按照自然条件划分的,而是按政治地位划分。秦朝地图是行政管理文牍的一部分,地图和其他档案资料有助于保证各种典章制度延续传承。汉代以来,朝贡国的贡品中常常有地图,作为臣属的标志。汉代以后,地方各级政府都定期向中央造送地图。古代中国地图多山水图画式,且图很少,多文字注解。即使后来方志地图多了起来也是为了辅助文字说明。古代中国并没有专门的地图测量官员,即使涉及到地图绘制的定量技术,也多是借鉴天文学、水利学和农学。

——摘编自(美)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地图测绘的历史,分别指出其史料类型和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图发展的特点。
4 . 开元十一年(723年),经中书令张说提议,唐玄宗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并设置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作为其具体的行政机构,这实际上就是将尚书省管辖的六部迁移到了政事堂。这一调整(     
A.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B.促使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C.造成了官员冗余现象D.导致了六部职能完全丧失

5 . 西汉中后期,一旦幼帝即位、太后临朝,必会造成外戚一家独大的情况。汉武帝原本设想的内外朝权力相互制衡以固皇权的结构完全破碎,外戚制度赋予辅政外戚的权力远远高于丞相和宗室诸王,功臣和宗室的势力严重衰退。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西汉政治体制弊端凸显B.专制主义皇权得到强化
C.相权得到强化威胁皇权D.汉初分封有一定合理性
2024-03-2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刘邦认为“天下同姓一家”,将全国大部分领土分封给了诸侯王。诸侯国还延续西周分封可自用纪年,可以自辟官署,尽管诸侯国高级官员由中央派遣,却形同虚设,诸侯王甚至可以任意杀之。这表明汉初(       
A.郡国并行制度存在隐患B.基本继承先秦政治制度
C.宗法血缘观念逐渐淡化D.地方选官制度不够完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前进,有时遭到挫折,有时发展相对顺利,不免呈现波浪式前进的轨迹,其中有过高潮,也有过低潮,而高潮时期一般地说,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鼎盛”。

——摘编自胡如雷《论隋唐五代在历史上的地位》

选择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某一个鼎盛时期,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时期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要求:写出具体时期,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8 . 汉武帝以后,奏章的拆读与审议权,转归以大将军为首的尚书。大臣有罪,由尚书劾奏;选任御史大夫,由尚书评定高下;官吏有功迁升,上报尚书;州郡官吏入朝奏事,则面见尚书。丞相若有过失,反由尚书问状劾奏。这反映了(     
A.行政中枢的完善B.君相矛盾的加剧
C.中央集权的加强D.尚书权力的扩大
2024-03-04更新 | 8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国家治理文明,形成了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构成现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因。如“要在中央”的治国体制,强调大国之治,集中领导;“民为邦本”的治国之基,强调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六合同风”的一统格局,强调多元一体,大势使然;“革故鼎新”的改良精神,强调穷变通久,变法自强;“德法合治”的治国要道,强调以德为本,以法为辅;“无为而治”的治国良策,强调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大同世界”的治国目标,强调众生平等,人民安居……这些治国思想和智慧,为当今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摘编自展龙《“国家治理文明”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


根据材料,围绕“国家治理文明”这一主题,选取两个或以上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3-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至唐宋时期,虽然制订了较为全面的官员考课标准,但考课作用的发挥程度却与皇帝个人意志密切相关,考课机关往往以皇帝意志为准则,考课制度甚至成为取决于皇帝意志的一种工具。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文官政治有效实行B.宰相权力日益削弱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监察机构逐渐废除
2024-03-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